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11/25 10:45:00
來源:南充日報
閱讀數:
“我市年產生豬800萬頭,夠全市754萬人每人年均吃一頭。而且我市的生豬外調能力也進一步加強。”昨(23)日,來自南充市委農工辦的信息表明,南充市近年強力推廣的生豬換種工程初顯成效,全市生豬出欄率每年以兩位數速度遞增。
本地豬肉香飄市民餐桌
“本地豬肉,品質不錯,多買一點拿回去腌制臘肉,我家昨天一次買了50多斤。”在市內一家農貿市場內,楊女士邊選肉邊聊天。
這是南充市設立的無數個本地豬肉集中屠宰直銷點之一。這些銷售點遍布農貿市場、大型食品超市,其豬源固定,質量穩定,肉質較好,更主要是價格比其它地方要略低。
“現在市場上瘦肉型豬普遍,買瘦肉很方便。”市民羅女士說,本地豬肉比外地豬肉口感要好一些,尤其是做家常肉片、扣肉、回鍋肉等,又脆又嫩,一點兒不糙口。
據統計,南充城區每天供應豬肉近100噸,人均供應豬肉2至3兩,超市和農貿市場供應空前充足。
升級換種 優質生豬更增效
“南充是一個生豬大市,但是傳統生豬養殖業雖然優選過不少品種,但因為養殖分散,規模效應差,跟蹤管理困難,很多品種在養殖過程中蛻變弱化,生豬出欄時間長,養殖效益差。”市委農工辦一位負責人介紹,為了做強做大生豬產業,突出我市生豬優勢資源,政府引進一大批養殖戶,重點放在種豬優選環節。
2004年,四川天兆畜牧科技落戶南充嘉陵區。這家省級龍頭企業以專業從事種豬純繁、雜交擴繁和優質商品豬生產、銷售以及服務。該公司迅速建成358畝豬場,從加拿大引進長白、大白和杜洛克核心群種豬,大手筆開展了我國*規模的一次引進原種豬行動。該豬種適應性強,日增重高,瘦肉率高,肉質好,口感佳,深受市場歡迎。
以天兆科技為龍頭的種豬企業迅速發展壯大。為加快我市生豬養殖產業結構改造,實現我市1000萬頭生豬養殖戰略,市委市政府出臺文件,要求全市推進生豬換種,3年內更換純種公豬2500頭,純外種母豬2萬頭,LY母豬23萬頭,使LY母豬達到35萬頭,外三元雜交面達到70%。
在各級政策引導和產業扶持下,目前僅天兆公司一家已銷售種豬2.4萬頭,其中純種7900頭,二雜母豬16000頭。除了供應本地養殖戶,還外銷重慶、貴州、江蘇、海南和省內成都、樂山、眉山、西昌、遂寧、廣安、瀘州、宜賓、雅安等地。
創新機制“給力”產業化
“我是一個農民,但又不是一個普通農民,在農民創業園內我有自己的產業。”農民致富標兵李源民說,過去在外務工,最多一年能掙兩三萬元,現在自己干企業,每年凈收益超過10萬元,“我永遠告別打工路,自己開始創業了!”
順慶區大林鄉農民創業園是全市在農業產業化過程中構筑的新平臺之一。“過去我家養了5頭豬,經過科學養豬培訓后,我改造了圈舍,引進了優質豬種,現在我家共養50頭豬。”村民羅長文說,他在當地農戶中,規模算比較小的,養豬上1000頭的大戶有不少。
以農民產業園為載體,大林創造出“農民、企業、協會、金融、政府”5家共建園區的模式,這“五方合一”的產業發展模式備受關注,被稱為大林模式,也是我市農業產業園區探索出的典型經驗之一。
以養豬為例,在政府協調下,農戶向銀行貸款興業,龍頭企業向農戶提供優質豬源,生豬出欄由協會統一組織銷售或回收給龍頭企業深加工。在這個產業鏈過程中,農民既是生產者,又是價值分享者。大林模式,破解了丘林地區農民分散經營、資金短缺、致富無門的難題。
據悉,大林農民創業園內,當地60%農戶自愿入園創業,入園農戶戶均年收入達5萬元以上。農民分享到創業成果,形成了強烈的示范效應,目前很多地方農民一批批返鄉,開始走上自主創業之路。
目前,南充市已建成8個國家優質商品豬基地縣,建成千頭以上規模養豬場1521個,年出欄生豬800萬頭,規模養殖比例達到48.5%,南充已成為全國優質生豬外調大市。
據統計,南充市年產生豬800萬頭,南充城區每天供應豬肉近100噸,人均供應豬肉2至3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