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0/12/10 12:00:00 來源:湖北日報 閱讀數:
核心提示:湖北國是一個養豬大國,同時又是一個豬肉消費大國,在世界養豬業中占有重要地位。當前湖北國養豬業正經歷由從屬副業向專業化養殖、由小農生產向商品化生產、由傳統農戶散養向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飼養的三大歷史性轉變。湖北省就現階段的養豬狀況,及現在養豬業存在的問題提出可行性建議。
發達的畜牧業是現代農業的一個重要標志。生豬居六畜之首,是湖北省畜牧業的支柱性產業,其產值占據湖北省畜牧業產值的70%以上,豬肉消費也一直是城鄉居民肉類消費的主體,占據湖北省城鄉居民肉類消費的75%以上。“豬糧安天下”,確保湖北省生豬產業又好又快發展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湖北國生豬產業發展概況
湖北國是一個養豬大國,同時又是一個豬肉消費大國,在世界養豬業中占有重要地位。當前湖北國養豬業正經歷由從屬副業向專業化養殖、由小農生產向商品化生產、由傳統農戶散養向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飼養的三大歷史性轉變。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養豬業取得突破性發展。改革開放以來,在黨和政府一系列扶持畜牧業發展的政策推動下,湖北國生豬產業發展勢頭強勁。2009年,豬肉人均占有量達36.6kg。
生豬產業區域化發展格局初步形成。目前,湖北國生豬產業主要集中在三大地區:一是以四川、重慶等為代表的四川盆地產區;二是以河南、河北、山東等省為代表的黃淮流域玉米、小麥主產區;三是以湖南、湖北、安徽等省為代表的長江中下游水稻主產區。三大生豬產區的豬肉產量占全國總量的60%以上。
規模化生豬養殖發展提速。2009年,生豬規模化養殖比重達61%,比2005年提高23.8個百分點,生豬現代化養殖發展步伐明顯加快。
生豬養殖業科技水平大幅度提高。養豬業在品種改良、飼養管理、疾病防控、生態養殖等方面,初步形成了一套較完整的科技研發、示范、推廣體系。
生豬屠宰加工水平逐年提升。涌現了一批以豬肉加工為主的大型肉類加工企業,并且創建出一批如雙匯等豬肉精深加工產品知名品牌。
政策扶持力度不斷加大。長期以來,從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視生豬產業的發展,初步建立了支持生豬產業發展的財政政策體系。
湖北生豬產業發展現狀
湖北省歷來是國家的生豬主產區之一,是全國重要的商品豬生產基地,已列入全國生豬優勢區域布局規劃。當前,湖北省養豬業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生豬產業在全國全省的地位更加突出。一是從全國范圍看,生豬生產實現快速進位。2009年全省生豬出欄3735.5萬頭,全國排名從2006年的第9位提高到第5位。二是在省內看,生豬產業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柱,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
規模化養殖發展迅猛,標準化養殖方興未艾。
生豬生產水平全國領先,種豬質量位居全國前列。2009年全省年銷售優質種豬約56萬頭,是全國購買種豬的首選省份。
生豬產業日趨專業化,抵御風險和帶動農民增收的能力不斷增強。
生豬產業化發展提速。在生豬養殖水平快速提高的同時,湖北省的生豬加工能力也日漸增強,除引進中糧、雙匯等國內知名品牌外,本省的宜城襄大、恩施思樂、良友畜牧、仙桃綠生等也成長較快,生豬加工能力(已建和在建)達到2000萬頭左右,為生豬產業提供了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湖北生豬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目前,制約湖北省生豬產業發展的薄弱環節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良種繁育體系仍不夠健全,種質資源需要優化。一是種豬生產優勢地位面臨嚴重沖擊。近年來,以廣東、河南、山東等為代表的其他省份高度重視并從資金與政策兩方面重點扶持種業發展,湖北省缺少大型航母級的種業集團,加之投入政策不確定性,湖北省種豬生產大省地位面臨嚴重威脅。二是優良資源利用不夠,優質地方良種豬資源挖掘與開發利用又不足。三是生豬商品生產的豬源缺乏,制約湖北省的家庭式規模化養殖發展。
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低,標準化生產需突破瓶頸制約。
疫病威脅仍然存在,防控機制和防控理念需不斷完善。
生豬關聯產業發展滯后,產業化水平亟需提升。一是作為養豬業重要支撐的飼料業與獸藥產業發展滯后。湖北省1年所需的獸藥、疫苗達60億元左右,其中80%的市場份額被外省占領。二是作為產后的生豬加工業明顯落后。
缺乏預警和應急機制,市場對生產的引導功能不靈敏。畜牧業信息體系不健全,不能及時、準確地向養殖戶提供有關的市場信息和跟蹤服務,難以指導養殖戶根據市場變化調節生產和規避風險。
湖北生豬產業發展的建議
在“十二五”期間,如何鞏固湖北省生豬產業發展的基礎,充分體現特色,不斷擴大優勢,有效破解難題,實現又好又快發展,是湖北人民面臨的重大課題。為此,提出如下對策和建議:
始終堅持適度規模化的養殖方向,不斷鞏固和擴大在全國生豬市場的份額。要以保障市場的有效供給和促進農民增收為主要目標,堅定不移地推進以萬頭養殖場和家庭式規模養殖場相結合的規模養殖方式,實現資本、技術、土地的集約化利用,提高生豬生產力水平。通過建設大規模的萬頭養殖場600個左右,以保證生豬市場的有效供給和基本穩定,并帶動農民飼養工增收;通過建設更多的家庭式小規模養殖場,提高養殖戶的專業養殖水平,實現致富目標。
全面深入推進標準化生產,提高生豬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結合全國性的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創建活動,按照“畜禽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管理標準化、防疫制度化、糞污無害化、監管常態化、推廣模式化”的要求,建設一批生豬標準化示范場,重點發展農民家庭規模養殖,推行規范化、標準化生產,促進新品種、新產品、新技術在養豬業中的應用,提高基地縣(市)生豬生產水平,實現生豬糞便排放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
加快推進生豬的產業化進程,延伸加粗生豬產業鏈條,提高生豬產業的發展質量和效益。一是要切實加強對引進知名生豬加工企業的服務和引導,實現價值雙贏;二是要著力打造湖北生豬本土品牌,培育壯大本土企業;三是提高加工檔次,形成有湖北生豬產品特色的系列產品,通過產品質量、特色和品牌打造,實現湖北生豬產品價值的*化;四是加強、規范生豬專業合作社建設,使之成為龍頭企業和養殖場戶的重要中介,為企業提供穩定、安全的豬源供應,保障養殖戶的合理利益。
提高生豬產業的市場化、信息化水平,有效分散產業風險。一是建立健全生豬產業市場預警機制;二是開展生豬拍賣試點和遠期合約交易;三是建立飼料原料交易市場。鼓勵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建設飼料原料批發市場,采取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辦法,保證省內飼料原料的供應。
建立完善對生豬產業的投入機制,增強生豬產業的造血功能。一是繼續完善國家的政策性扶持措施。建議省級財政繼續增加投入,重點支持現代化規模場父母代種源工程、規模場清潔工程、規模場無害化處理等項目建設,確保湖北省生豬產業化經營發展目標的順利實現。二是創新形式,加大金融信貸支持力度。三是積極推進生豬保險。在繼續落實能繁母豬政策性保險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商品肥豬保險機制。四是鼓勵和支持養殖企業和加工企業積極創造條件,上市直接融資。武漢豐澤公司今年6月成功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是湖北國第一家生豬養殖企業和湖北省第一家農業企業上市直接融資。目前,湖北省正籌備上市的生豬養殖、加工企業有5家以上,并且有增加趨勢。有關部門應提供輔導和服務,開辟綠色通道,盡快實現上市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