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1/6/16 14:10: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閱讀數:
5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中,高漲的豬價格外顯眼。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顯示,5月份生豬同比價格上漲了40.4%,對CPI的貢獻將近20%。
經過最近幾個月的超預期上漲,生豬價格和豬肉價格已經達到2008年以來的歷史最高點,生豬養殖盈利水平也接近歷史高點。隨著豬價的不斷走高,山東、吉林、湖北等生豬產區開始出現“搶豬”現象。記者了解到,豬價高漲的主要原因是生豬供應緊缺,但當前出現的盲目補欄苗頭,讓不少業內人士開始擔心價格大起大落的“過山車”行情再次上演。
15日,記者從農業部網站獲悉,農業部將采取六項措施穩定生豬生產。
搶豬
短缺導致供應趨緊
搜豬網的數據顯示,全國出欄肉豬價格、豬肉價格已經雙雙突破2008年的歷史最高點。據新華社全國農副產品與農資價格行情系統監測,從生豬收購價來看,今年以來全國生豬價格總體持續上漲,進入6月份后漲速明顯加快。截至6月11日一周,全國生豬周收購均價每斤為8.67元,同比漲幅為72.4%。從豬肉零售價格來看,6月6日以來全國豬肉價格漲勢明顯趨緩,6月13日,豬后臀尖肉、豬五花肉價格每斤分別為14.11元、13.35元,同比漲幅為58.4%、64.4%。
華泰聯合證券的最新報告稱,生豬和豬肉價格飆升的主要原因是生豬供應緊缺,而導致生豬供應不足的主要原因有兩個:第一,2010年上半年生豬養殖行業長達5個月的行業虧損將大量中小養殖戶擠出市場,能繁母豬存欄持續下降;第二,2010年6、7月份開始的豬價反彈帶動了補欄積極性,能繁母豬存欄量從9月開始反彈。但是由于疫病頻繁多發,母豬的存欄量一直未能有效增加,遠不能滿足正常需求。
由于生豬市場供應短缺,近期山東、吉林、湖北等生豬產區出現“搶豬”現象。據湖北省畜牧獸醫局的消息,外省企業、商販紛紛到湖北省調運生豬。去年湖北黃岡市向南方省份調出生豬的豬場寥寥無幾,而今年前5個月,有4家大型豬場的肥豬主銷廣州、深圳、上海、南昌、合肥等城市和冷鮮肉出口屠宰場,武穴市龍坪畜牧獸醫站還出現向外調豬車輛等豬上車的現象。
新華社經濟分析師譚謨曉認為,目前生豬供應趨緊是全國普遍情況,使得更多的收購商加入到爭搶豬源的隊伍中來,收購價持續上漲,這也加重了養殖戶的惜售心理,生豬收購更加困難。
“豬源緊張的局面短期內不會有太大改觀。”譚謨曉認為,后市來看,豬肉價格仍有一定上漲空間,但大幅上漲的可能性很小。由于豬肉價格上漲,居民消費意愿下降,過高的價格已經抑制了部分消費需求,而隨著氣溫不斷升高,豬肉消費進入淡季,有望緩解價格上漲壓力。
搜豬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豬價在最高點區域不會保持太久,將會小幅回落。現在供需缺口已經達到頂峰,不可能再繼續擴大,現在主要看成本因素。如果飼料成本繼續上漲,則還有可能推動豬價上漲。
警惕
盲目補欄或致價格“調頭”
記者看到,養殖戶在高利潤的刺激下補欄熱情高漲。江西養豬大縣上高縣養殖大戶黎景陽說,目前,當地一頭200多斤的生豬出欄,可以凈賺700元左右。仔豬和母豬遭到瘋搶,一頭20斤重的仔豬,要賣600多元,比去年高出200至300元;一頭80斤的母豬,要1500至1600元,至少可凈賺800元。
馮永輝說,全國生豬平均盈利突破了600元,利潤水平和2008年相比還有15%至20%的空間。上周飼料成本停止上漲,而豬價仍在上漲,養殖利潤空間可能繼續擴大。
據了解,2010年下半年開始生豬價格一路上漲,生豬養殖盈利水平持續提高。反映盈利水平的豬糧比價今年3月底升至7.1,創2010年以來的新高,4月份以來豬糧比價一直保持在7以上。
較高的盈利預期同樣吸引了大型養殖企業擴大生產規模。據報道,A股生豬養殖上市公司陣營迅速“擴容”,此前并未涉足生豬養殖的部分上市公司也開始轉型。比如,從事豬飼料加工生產的金新農便公開表示,欲將產業鏈延伸,進入高端種豬養殖業。
當前過熱的補欄苗頭,讓業內人士擔憂可能出現下一輪生產過剩。重慶農畜產品交易所市場部部長何勇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一些中小養殖戶看得不夠長遠,價格高就擴大養殖規模,而盲目擴張很容易造成價格暴漲后的暴跌。
據養殖戶介紹,生豬生產有4到8個月的周期,如果盲目補欄得不到控制,導致供應量猛增,對價格下挫的影響可能會在明年初體現出來。
不過,經歷了前幾年豬價的大起大落,養殖戶面對生豬市場的好行情少了幾分盲目。江西綠豐生態農業園原種豬場總經理徐平平告訴記者,不像2007年那樣大豬、小豬全部被買空,今年市場比較理性,豬價應該不會出現大跌。
馮永輝認為,正常情況下,仔豬價格高漲將導致母豬補欄特別積極,這樣未來的供應才會大量增加。現在仔豬價格已經達到2008年的最高點,而母豬價格僅為2008年一半水平,說明市場比較謹慎。
規模
可以擺脫豬價“過山車”
據了解,過去15年豬價出現過5次暴漲暴跌,“過山車”般的行情似乎成為了一個難以擺脫的“魔咒”。
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穩定生豬市場的政策,包括標準化豬場建設,能繁母豬保險,能繁母豬補貼,豬肉儲備以及良種、人工授精補貼等,但江西省畜牧局信息中心主任鐘新福認為,目前要“熨平”市場價格波動并不容易。
鐘新福認為,現在民間投資有一種傾向,就是在價格高企、政府出臺鼓勵政策的時候大舉投入,這種炒作的心態容易引起生豬價格大起大落。生豬調控還是要順應市場變化,在價格低迷時進行扶持,價格高企時拋售儲備。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15日表示,將有效地加強中央儲備肉的管理,確保中央儲備肉在調控需要的時候,能夠調得動、用得上。商務部還會進一步根據豬肉價格的變化,密切跟蹤市場,加強市場預警,及時發布信息,主要還是通過市場的力量引導生產和消費。
江西綠豐生態農業園原種豬場總經理徐平平建議,防止豬肉價格大起大落,要走出“價高競相養,價低紛紛殺”的怪圈,國家調控要設定一定的存欄數量規模特別是能繁母豬數量,低于這一規模就給予補貼,高于這一規模就減少或取消補貼。
除了補貼、儲備等調控手段,提高養殖規模化水平被看作是防止豬價大幅波動的根本途徑。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美國等發達國家沒有活體豬儲備,但他們的生產組織化程度較高,大企業有計劃有組織的生產較多,所以價格比較平穩。中國的生豬產銷嚴重分離,農民養豬的盲目性很大,要么大賺,要么大賠,最后受損的是農民和消費者。
中國畜牧業協會副秘書長馬闖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說,政府調控應該兩頭抓,一方面對消費者進行補貼,另一方面扶持規模化、集約化養殖,促進養殖企業進行“全要素投入”,不僅是土地、資金、勞動力要素的投入,還應包括研發和新技術推廣。通過長遠的發展,讓豬價逐漸擺脫“過山車”式的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