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1/7/15 13:44:00 來源:北京晚報 閱讀數:
這個夏天,“身價”飆升的豬肉終于可以鄙視暴跌的大蒜了。昨天,北京各批發市場的白條豬價格繼續保持在23元到26元的高位。
在多家分析機構的估算中,豬肉價格對CPI的貢獻在3%以上,這個餐桌主角發起“飆”來,能量遠非大蒜、綠豆那些配角可比——預計發布的6月CPI指數可能超6%,央行昨天宣布加息。
北京的豬肉價格在淡季創下歷史新高,山東、吉林等地紛紛出現“搶豬潮”,專家們預言,因為供應量減少,肉價在下半年還將持續堅挺。
[講述]
“我家的豬全軍覆沒”
小溪(老家在山東,家里是生豬養殖戶,她大學畢業后留京工作,冰箱里儲存著兩大扇排骨):
“戰備糧”夠我吃半年的,今年的肉再漲成啥樣子,都跟我沒關系啦。
我們家的養殖規模在村里算是中等。春節回家時,我就看到很多家的豬都生病了。有老鄉找專家給病豬做檢查,專家說是流行性腹瀉,很難康復。今年2月底,媽媽告訴我,家里的豬也都染上了這種流行病,除了有兩三頭沒被傳染,其他的都被處理了。據我所知,我們村里有三分之二的豬都死了,而一批豬出圈的時間是5到6個月。所以出欄的豬銳減了近一半,豬肉價格不可能不動。
另外,如果一欄豬出了問題,養殖戶絕對不會馬上再次投入生產,多數是停一年以后才會再養。所以,如果完全按照市場規律來看,下半年的豬肉價格應該會比較堅挺,肉比菜賤的情況今年應該不會再出現了。
豬肉囤積儲備有困難
炒作可能性不大
盡管江西、山東等地的媒體都提到藍耳病、流行性腹瀉在一些地方出現,“有些不注重防疫的散養戶生豬死亡率高達七八成”,但像2007年那樣大規模的疫情并未出現;被“蒜你狠”、“豆你玩”等輪番折騰的人們,對豬肉價格的大幅上漲也心存疑慮:不會又是炒作吧?
張浩(中國農業大學博士,全國農產品現代流通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農業大學農產品流通與營銷研究中心成員,去年年底就在自己的博客中預言豬肉今年必然漲價):
這次豬肉的漲價跟炒作的關系應該不大。要炒豬肉,那就必須得有囤積儲備,如果是生豬儲備,那控制時間是很困難的,生豬的喂養是要考慮經濟效用的,養到六七個月以上,再養下去,豬不會再長多少肉,飼料的投入卻不能減少,算經濟賬的話就不劃算了。如果是儲備凍豬肉,最長儲備期也就是6個月,超過這個時間,豬肉的質量就會下降很多。
喬娟(中國農業大學農業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豬肉和糧食、蔬菜是有區別的。糧食的生產周期較短,一年的時間,蔬菜更短;而豬肉要從種豬、仔豬、育肥……必須有一個過程,周期比較長。豬肉也不可能像糧食那樣,能儲存一兩年,生豬沒辦法儲備,即使是凍肉,在超低溫的條件下,成本也很高;所以炒作囤積的可能性比較小。
減產疫病導致供應
減少是漲價主因
在采訪中,農業問題專家們普遍認為此前豬肉價格持續下跌導致養殖規模縮小,是影響今年豬肉供求失衡的主要原因,而供求失衡必然導致價格波動——農產品周期律的威力再次顯現。
張浩:漲價原因其實主要是因為供應量減少。一個是去年豬肉價格長期低迷,尤其是去年上半年整個行業虧損了5個月左右,只有大的企業才能支持,小農戶很難挺過來,多賣1頭豬要虧損100多元,小農戶大量減少存欄量,特別是減少“能產母豬”的數量,因此從去年下半年起,仔豬的出生量就在不斷下降,出欄量減少。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疫病的出現。有些養殖企業在挺過價格低迷的時期后,也知道豬肉價格肯定還會回升,其實也在進行補欄的工作,但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發生的疫病讓事實上的補欄量沒有達到預期。這兩個原因都導致豬肉減產,在市場上肯定會影響到價格變化。
動用儲備抑物價
效果有待觀察
事實上,一些地方的儲備肉已經上市了,據當地媒體報道,大連地區十年來首次動用儲備肉平抑物價,當地投放的市級儲備肉每公斤低于市價2元;6月底,東北部分地區的豬肉價格相繼回落。“儲備肉”真是調控豬肉價格有效的利器嗎?
張浩:6月份的豬肉價格上漲為什么這么快?還要考慮到國家動用儲備豬肉平抑豬肉價格后的反向調節作用。我原來預計豬肉價格會在春節前后出現高峰,但當時國家動用了儲備豬肉來平抑物價,最后豬肉價格沒有發生大的變化。可是,國家儲備物資是要有輪換期的,豬肉一般是4個月,牛羊肉一般是8個月,當儲備物資投放到市場后,還是需要重新購入的,而此時市場的供應量其實并沒有增加。
需要說明的是,國家豬肉儲備其實并沒有太多。只是在河南、四川等主要產區有一些儲備庫,大部分還都是冷凍的。不要過分夸大國家儲備豬肉的作用,這些儲備的主要目的應該是碰到一些突發事件時急用,比如重大自然災害、戰爭等。如果是帶有時長的價格上漲,動用儲備物資平抑物價往往并不能達到理想效果,比如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