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1/7/21 9:03:00
來源:新華網
閱讀數:
豬肉價格一手牽著CPI走向,一手提著老百姓的“菜籃子”,不但是社會上的焦點話題,也在考驗國家拋儲調控的決心。商務部近日表示,要適時向市場投放中央儲備凍肉和地方儲備凍肉,希望“剎住”肉價。據報道,目前已有10個省的11個儲備凍豬肉庫做好了拋儲準備。業內人士表示,隨著調控效果的進一步顯現以及生豬出欄量增加,預計9月后豬肉價格將開始回落,但依然會維持在相對高位。
商務部近日表示,要適時向市場投放中央儲備凍肉和地方儲備凍肉,希望“剎住”肉價。與此同時,逐利的資本也看好了豬肉市場。 7月18日晚,北京順鑫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發出公告,表示要對全資子公司增資“養豬”。據了解,這已經是半個月內繼四川新希望、廣州一名地產商后,又一家高調宣布投錢養豬的公司。
與此同時,豬肉價格“過山車”也引起了業界的關注。有專家認為,我國養豬業規模化水平低等行業軟肋造成了豬肉價格的大起大落。
顯然,借機把脈行業發展、促進產業升級是此次豬肉價格高企帶來的“利好”方面。
儲備凍肉庫準備拋儲
截至6月,今年豬肉的價格已經同比大幅上漲近六成,這個數字更是遠遠拋離了CPI的漲幅。
盡管本輪豬肉價格上漲主要是生豬存欄量較低所致,但為保證短期價格平穩,各級儲備肉將在調控中扮演重要角色。面對居高不下的豬肉價格,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此前表示,豬肉價格和供應主要將通過市場調節。而最新的消息是,國家將適時向市場投放中央儲備凍肉和地方儲備凍肉。
其實就在6月下旬,部分省市已經率先發招。 6月下旬以來,遼寧、山東、陜西等10多個省市均已向市場投放儲備凍肉,價格每斤一般低于市場肉價2元至5元。但豬肉價格漲勢并沒有因為地方儲備肉的出場而回落,以最早投放儲備豬肉的遼寧沈陽為例,20天來,沈陽市鮮豬肉價格比剛投放時每斤仍上漲約0.65元。
有業內人士表示,各地方投放的儲備凍肉實屬“杯水車薪”,只能在短時間內把鮮豬肉價格拉低幾毛錢,并不能減緩價格長期上漲的趨勢,各地方可能會申請中央儲備肉進入市場。
事實上,根據商務部新近的態度,中央儲備肉的確很有可能隨時投放市場。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目前已有10個省的11個儲備凍豬肉庫已經做好了拋儲準備。目前我國有20萬噸的中央儲備規模。姚堅也表示,隨著老百姓生活的日益改善,中央儲備還會在20萬噸的基礎上陸續增加。
不僅是商務部,最新的消息顯示,目前國家發改委相關司局正研究落實一攬子細化措施,預計具體方案將在本周出臺。有業內人士表示,隨著調控效果的進一步顯現以及生豬出欄量增加,預計9月后豬肉價格將開始回落,但依然會維持在相對高位。
資本爭相投錢養豬
有利潤的地方,就有資本追逐的身影。面對豬肉價格的高企,眾多資本也開始了行動。 7月18日晚,北京順鑫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發出公告,表示要對全資子公司增資“養豬”。有媒體發現,眼下企業增資養豬并非個案。僅半個月內,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就曾表示,未來5年將在遼寧投資50億元,項目就包括養豬3000萬頭;具有房地產背景的美林基業集團高層也表示砸1.2億元開辦廣州“*養豬場”。
有數據顯示,中國每年消費豬肉約5000萬噸,其中國家儲備估計只占當中0.4%,這就意味著缺口都要依靠豬農、養豬企業甚至進口來解決。再加上近日來豬肉價格的飛漲,其養殖市場中的利潤不言而喻。
盡管商務部19日發布的數據顯示,近期全國規模以上生豬屠宰企業生豬平均收購價格、白條肉出廠價格和鮮豬肉批發價格漲幅均出現回落,但有分析人士預計,很難判斷國內的豬肉價格拐點何時到來。
據報道,對此業界已有共識,即下半年難以出現超過三成的跌幅。“下跌5%至20%還是有可能的,不過短時間內豬肉是不大可能會直接跌回到成本價上。 ”
借機把脈行業軟肋
其實,此次短時間內肉價“蹦極”令不少人困惑。
據新華網報道,農業部生豬波動規律性研究課題組的調查顯示,從改革開放到2007年,我國生豬生產先后經歷了6次明顯的價格波動,一個周期為6年左右。但2008年以來,這一周期已縮短為3年,且價格漲跌幅度更大。
也有業內人士表示,“豬肉價格的周期性震蕩并非中國獨有。 ”國外豬肉市場也是約5年一個周期,但像國內頻繁“暴漲暴跌”的劇烈波動比較罕見。
對此,有媒體認為,加劇肉價波動的罪魁禍首就是規模化水平低帶來的防疫困難。更有評論人士認為,養殖規模化較低是其行業軟肋。
事實上,盡管全球肉類需求增長的70%將來自于亞洲,但是和美國前三大公司可以占到整個市場份額68%比,中國養豬業的整合水平較低,中國目前還找不到能進入全球前十的養殖企業。
有養殖專家表示,當規模化養殖占到市場的80%以上,“豬周期”振幅就會趨于平穩。而在國內,家庭散養等小規模生產仍占較大比例,每逢周期性價格震蕩,都會出現“散養戶跑得快,規模戶跟不上”的現象。
對此,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李國祥認為,面對新一輪肉價波動,輿論應該理性看待,政府應吸取教訓,更多地尊重市場規律,同時適度采取干預措施,進行科學調控。
有專家對媒體表示,為治療“產業軟肋”,國家的各種扶持政策應向產業鏈傾斜,以獎代補,促進產業升級。只有這樣,才能穩定市場供求和價格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