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1/7/26 15:23:00 來源:每日經濟網 閱讀數:
2008年5.12地震中有一頭豬在地震中堅強地活了下來,網友將其取名為“豬堅強”。
最近市場上的豬肉價格又漲了,菜市場的豬肉價格賣到了30元每公斤,從年初的20多元每公斤到現在突破了30元,漲了50%!這種上漲的勢頭似乎很“堅強”,人們看不到下跌的苗頭。
有人認為,要啟動政府對生豬的補貼。
二輪市場行情
事實上政府對生豬的補貼早就啟動了,而且在2007年開展了農業保險,其中包括育肥豬保險和能繁母豬保險,而且一些地方政府為了刺激農民養豬分別對育肥豬和能繁母豬養殖戶實行了一定的財政補貼。
在2007年到2008年這段時間里,由于市場需求大于供給,導致生豬收購價一路攀升,很多人看到了這其中豬肉上漲的空間,紛紛加入到這個養豬行業里來。2008年到2009年由于市場上豬肉供給漸漸地大于需求,導致生豬收購價格下滑,這就導致了很多當時投入到養豬行業里的人血本無歸。
而今年的豬肉上漲趨勢,我們又看到了苗頭,一旦供給大于市場需求的話,豬肉價格又會大跌。那么投入到這個行業的里人很可能會面臨再一次虧損。
小縣城的養殖故事
在某地一個小縣城,這個縣城的豬肉可以不遠千里供應到北京的豬肉市場,養豬是這個縣城最傳統的產業。但這個縣城養豬業經過幾次分化,形成了今天的大養殖場、專業養殖戶和散養戶這三大主力,而這也代表著中國農村目前生豬養殖形勢。我們來看這個縣城的養殖故事:
養殖戶開始第一輪分化:專業養殖戶和散養戶
在80年代到90年代,這個縣城農村每家每戶都建有豬舍,家家戶戶都養豬,人們走在山村的路上常常看小豬仔成群結隊地在地里“拱”莊稼,也經常會看到農民為保衛莊稼而和小豬仔進行一場博弈,見到在地里糟蹋莊稼的小豬仔就去趕走,而小豬仔也見人就跑,人不見了小豬仔又跑回地里繼續糟蹋莊稼。
當地農民有靠養豬發家致富的想法。最初,每家每戶都會養那么三五頭豬,豬吃的東西是大米、紅薯枝葉、蘿卜等食物,一年下來基本上能出欄二批,在家里小孩子開學時,買回幾頭小豬仔,然后到小孩子放寒暑假的時候賣出去,把賣豬得來的錢當成孩子下學期上學的學費,而且還有會略有節余,也能補貼一部分家用。
90年代初,當地農民掀起了一股南下廣東打工的熱潮,在這次熱潮中一部分人在打工過程中發現了商機,他們將飼料帶回了縣城,一些農民開始對生豬實行飼料喂養,生豬的出欄時間大大縮短,原本一年出欄二批的變成了三批或四批。但當時市場上對喂飼料長大的生豬和吃農家糧食長大的生豬是同樣的收購價,在飼料的作用下,賺了錢就通過擴大規模成為專業養殖戶,而繼續通過糧食喂豬的還是散養戶。專業養殖戶將養殖規模擴大到成百上千頭的年出欄量時,散養戶的養殖利潤被不斷的減少,很多的散戶選擇退出了市場,專業養殖戶慢慢形成了。
專業養殖戶的再度分化
2007年為了鼓勵農民養豬,政府開始對育肥豬及能繁母豬養殖戶進行貼補,按每戶的養殖頭數來進行補貼。當時很多南下廣東打工的人開始意識到養豬的潛力和空間,他們加入到養殖行列。
而此時的縣城的養殖行業已經發生了變化,大養殖場、中小養殖場、散養戶成為縣城的三大養殖主力。
由于有政府的補貼和農業保險,農民養殖有了保障,而因為常年喂養飼料,導致生豬的死亡率直線上升。而農業保險可以賠償養殖戶的部分損失,不少人開始打起了農業保險和政府補貼的算盤。
如某人從事養殖,一年下來實際養了500頭,由于政府的對養豬有補貼,該人向政府上報養豬數量時,可能就報600頭也可能700頭,多報的部分可以獲得更多的政府補貼。以當地2009年公布的能繁母豬數量為16萬頭的數據為例,很多人都覺得事實上是沒有這么多頭能繁母豬的。生豬死亡率的上升,也讓騙取保險公司賠款的事件時常發生。
而在2008年到2009年的生豬收購價下跌的行情中,一些中小養殖場又一次走向了二極分化,有的成長為大養殖場,有的開始搞一些投機行為,有的被迫破產。
豬肉調控希望不要成為房地產調控式的“空調”
近年來面對瘋狂的房價,有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房地產調控的措施,但效果卻讓不少人稱為“空調”。
豬肉價格上漲,在市場上表現為一種供求關系,當需求大于供給時,必定推高豬肉價格。當人們看到豬肉上漲的空間后,就會有人加速進入這個行業,隨著進入的人越來越多,供給大于需求,豬肉價格必然后下跌。
有關部門在調控豬肉價格時,往往是希望更多的農民進入到生豬養殖這個行業里來。其實,更應該對整個豬肉鏈條進行整體調控,建立一種生豬養殖的長效機制。而不是簡單地對養殖戶進行補貼,刺激更多農民養殖,如果是這樣只會導致豬肉價格再次坐上曾經的過山車,也必將讓一批農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