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1/10/28 11:24:00 來源:齊魯晚報 閱讀數:
豬肉價格,無疑是當下我國老百姓的“食事焦點”。作為菜籃子中的“帶頭大哥”,豬肉價格的漲漲跌跌直接引領了CPI的上下浮動,一度被人戲稱為“CPI的晴雨表”。自2010年7月份以來,在歷經了15個月的連續上漲后,豬肉價格自9月下旬開始出現連續下跌的態勢,這給持續高位運行的CPI掉頭向下帶來了曙光。
然而,近幾年隨著豬肉價格周期性大起大落,肉價的一時松動也挑動了養殖戶的神經,難道由于擔心生豬價格短時間內暴跌,我省部分地區出欄生豬出現了恐慌性拋售,有的小養殖戶甚至讓未長成的生豬提前出欄。但業內專家認為,本輪肉價松動或只是短期供需關系影響下的暫時回調,“肉價暴跌”還不太現實。
肉價松動挑動養殖戶神經 部分地區出現恐慌性拋售
原來一直一路高漲的豬肉,如今竟然降價了。25日,記者走訪大潤發、農貿市場等地了解到,近日豬肉價格全線下降,每斤降價一至三元不等。
在省城棋盤社區菜市場擺攤賣肉多年的李女士告訴記者,從中秋過后的九月下旬開始,豬肉價格就持續下降。目前,五花肉價格每斤16.9元,比年內最高每斤18.2元低1.3元;降幅*的要數頸背肉,由年內最高20.1元降至17元,每斤降價3元多;此外豬蹄15.9元,大里脊18.9元,前排14.6元,每斤均降1元左右。
“從去年7月份肉價就一直漲,我們的買賣越來越不好做;最近價格降了些,買肉的人多了些,六七月份一天也就賣半扇豬,現在賣一頭豬差不多。”李女士表示。
記者在省城歷下大潤發超市看到,豬肉正舉行各種促銷活動,小里脊每斤16元、后肘每斤15.3元、前排每斤16元。“也該降降了,連續漲了一年半了。真是有些吃不起肉了。”在生鮮區排隊挑選促銷豬肉的鄒阿姨告訴記者。
肉價的松動直接挑動了生豬養殖戶們緊張的神經,近幾年生豬價格短時間內的大起大落已經讓他們嘗到了苦頭。山東省膠南市六汪鎮的生豬養殖戶劉愛美上周發現,到了自家20頭生豬出欄的時間卻沒人上門主動收購了,以前還不到賣的時候就有人打聽。
“今年很反常,最后我們親戚托親戚才找到了一家收豬的,打了三個電話拖了四天人才來,很不情愿的樣子。收購價才16.2元一公斤,比中秋節前跌了小四塊錢。”劉愛美無奈地告訴記者,“收豬的說最近太忙,一些人家養了不到五個月的小豬也找他們急著賣,就怕大跌。”
根據農產品價格監測信息,中秋節以后,我國的生豬價格開始出現不斷下跌態勢,生豬收購價格已由最高時的約20元/公斤,跌至目前的約18元/公斤,一些地區的生豬入戶收購價甚至不到17元/公斤,基本跌至6月下旬的水平。
生豬價格的下跌,在豬肉的批發價格上已經體現出來。農業部的農產品批發監測報告顯示,10月15日至21日,全國豬肉平均批發價格為25.29元/公斤,相比中秋節前后的26.54元/公斤,下跌幅度約5%,和6月底價格基本持平。
本輪下跌或只是“俯臥撐” 暴跌還不到時候
雖然豬肉價格出現了一個月的持續下跌,導致部分地區一些中小生豬養殖戶進行恐慌性拋售,但記者采訪中發現,不少大型養殖戶卻并不急于出售生豬。山東高唐縣眾合牧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楊付軍說,現在價格下降很正常,中秋豬肉消費旺季過后,也就是每年的10月份前后都會有一定幅度的價格下降,這并沒有超出公司的預計,公司將保持現在的經營規模和狀態。
中國生豬預警網首席顧問馮永輝表示,近期全國豬肉價格下跌比較明顯,主要是因為今年以來新補欄的生豬存活率較高,9月份以后陸續出欄,導致市場供應量增加,供大于求造成價格暫時回落。馮永輝認為,本輪下跌并沒有真正到達“豬周期”拐點,在冬季需求旺季及元旦、春節到來之前,價格仍會有所反彈,并可能達到前期高點。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雖然豬肉價格自去年7月份止住跌勢,但養殖戶們還是處于虧損狀態,補欄意愿持續低迷,直到今年2、3月份開始肉價回歸合理,豬肉產業鏈條才逐漸恢復正常。“而從補欄母豬到生豬上市大約需要12個月的周期,所以供求關系真正改善還要到春節以后。”馮永輝認為。
此外,近期飼料及人工成本上升,也成為豬價難以下降的重要原因。膠南市生豬養殖大戶劉愛美告訴記者,今年養豬的玉米漲得很厲害,“現在一斤玉米就得1塊3了,
比去年漲了大約20%,此外配合料價格也在漲,如果生豬收購價跌到15塊每公斤,基本就不賺錢了。”
根據馮永輝分析,在供求關系及成本升高壓力下,目前豬肉價格還不具備大幅下降的基礎,即使要暴跌也還不到時候。“但豬價的周期規律依然明顯,按照現在存欄量及增加速度來看,春節過后也就是明年的2月份豬肉價格會不斷下降,2013年會跌到谷底。”
“豬周期”下行松綁CPI 啥時候能不這么大起大落?
今年以來,豬肉價格一路飆升,超過2008年豬肉“牛市”時的最高水平。與此同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也節節攀高,創下三年來最高的同比漲幅。其中,今年6月份CPI達6.4%,豬肉價格暴漲的影響就超過20%,溫家寶總理為此多次過問肉價,一些經濟分析人士甚至戲稱是“豬肉綁架了CPI。”
豬肉憑什么“能量”大幅推高CPI?據了解,這與我國CPI統計的結構有關。我國CPI調查對象包括食品、煙酒及用品、居住等8個大類的商品,食品占比達到了1/3左右,而食品中豬肉又是大頭,占整個菜籃子商品的比重約為10%。這使得豬肉成為所占權重*的單一組成商品。
隨著豬肉價格出現下降的轉折,給CPI掉頭走下坡路帶來了曙光。日前,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彭森表示,預計今年后兩個月CPI或許可以控制在5.0%以下,但今年CPI調控4%的目標已經難以實現,除非后三個月的CPI均值控制在3%以下。
雖然肉價下降減輕了通脹壓力,但是近些年豬肉價格的大起大落著實令政府倍感頭疼,“價貴傷民、價賤傷農”等問題層出不窮。不僅讓許多市民心生抱怨,也使養殖戶叫苦不迭,但市場似乎永遠繞不開“豬周期”。
記者查閱了近10年來的豬肉價格走勢,目前已經出現了三個明顯的“豬周期”。第一次是2003年底到2004年,受“非典”影響養殖戶宰殺母豬、補欄停滯,造成生豬供應緊張,加上突如其來的“禽流感”推波助瀾,大漲的肉價使一直在2%-3%徘徊的CPI一度漲至5.3%。第二次是2007至2008年:在瘋狂的“豬之歌”中,2008年2月創下8.7%的通脹峰值;第三次則是2010年至現在正在進行的豬肉“食事焦點”。
肉價啥時候能不這么劇烈波動?山東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衛國表示,還是要緊緊抓住生產環節進行調控。近兩年隨著我國市場化程度的加深,農產品周期波動現象越來越明顯,而其深層原因就是組織化、產業化程度不夠、信息制度建設相對落后。
“今后要減緩或避免豬價周期性劇烈波動,需加強養殖產業化建設,并盡快建立起包括生豬存欄量、肉價實時監測在內的全國性信息系統,以指導養殖戶科學養殖。”張衛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