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1/11/3 14:57:00 來源:雞病專業網 閱讀數:
近日毛雞價格有所反彈,山東西部地區上市毛雞棚前價4.7/市斤,中東部地區4.65元/市斤,進入11月毛雞有所下滑,降幅在0.05-0.1元/市斤之間。雞苗受毛雞上漲及春節前出欄毛雞補欄的影響上漲約0.5元/羽,而且孵化計劃較滿,11月規模企業出孵計劃基本預售一空。看著這瘋狂的漲跌,不免為雞民們的效益捏一把汗。近期出欄毛雞上苗時成本在6-6.2元/羽,即使毛雞價格4.7元/市斤,養殖場每只雞仍有虧損,規模場的歐洲指數達380以上仍不掙錢,這難免讓人不解:雞養不好不掙錢可以理解,然而養得好還是不掙錢!究其原因不外乎幾點:
1.盡管養殖有散戶和規模標準化雞場區別,但其分散經營,各自為政的局面沒有改變。大家在看似可以上雞的情況下瘋狂補欄,造成雞苗供應緊張,難免漲價從而增加了雞苗成本,從九月中旬的6.0元/羽到10月中旬的3,0/羽,一個月的時間雞苗價格被腰斬,這個過程就是我們雞民瘋狂補欄和養殖虧損表現在雞苗環節的現象;透過這個現象可以知道我們的肉雞養殖是否理性。
2.養殖出欄量與屠宰場的生產量不匹配。由于雞民們不理性的補欄導致出欄毛雞數量的波動和急劇升降,出欄數量多屠宰場應接不暇,前期毛雞4.1-2時屠宰場滿負荷生產,工人加班加點,當毛雞回升至4.5時,屠宰場正好可以借休班來調整產品銷售和毛雞采購,所以就有了漲上去又滑坡的現象,11月過去的兩天正處于冷藏場休班期間,由于毛雞總出欄量已低于10月中旬,因此滑坡毛雞近期還會震蕩上升。
3.產品銷售的渠道及用途單一。肉雞產品屬中低收入的大眾群體消費,多以冷凍分割的形式出售,即使有出口的訂單,但在國內的養殖環境下難以產出無藥殘的毛雞,因此出口比例及其有限,產品仍以市場批發、快餐、加工廠為主要渠道,進入家庭餐桌的產品所占比例不大。所以雞肉始終難以超越豬肉在國人餐桌的主導地位。10月中旬產品的生產成本雖然低于養殖成本,但各屠宰場的大量產能最終釋放在上述的有限渠道中,必將相互傾軋,擠占有限的市場資源,最終價格戰難免。因此毛雞價格的漲跌對屠宰場短期利益有利,長期有害。
從上述雞苗、養殖、屠宰三環節看,暴漲暴跌對各環節有百害無一利;對投機者有利,對真正從事養殖事業的雞民無利。契約化將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案,在西方的市場經濟中計劃無處不在,農民未種田之前糧食已預售,肉雞未飼養已確定了采購商,而我們現在所從事的肉雞行業卻鮮有計劃,行業主管或協會的作用不明顯,無序生產不斷造成生產過剩,產品銷售渠道擁擠,擠壓企業利潤,最終損害養殖場的利潤,受傷的雞民減產及疫病損失造成毛雞稀少,又孕育出新一輪的補欄、雞苗漲價、疫病頻發、集中出欄、養雞虧錢等等一系列的惡性循環。在這里我無意詆毀我們的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但不論何種經濟形勢,供需平衡才是真正的法則,否則便要受到市場的懲罰,具體表現就在我們行業的上下游企業。
因此,肉雞產業鏈中的各環節對生產和銷售都應有合理的計劃,用契約、合同來約束與保障,平衡各自的產能,維持正常的供求關系。對于雞苗企業來講,生產的雞苗在銷售時應有所規劃,穩定各自市場,形成穩定的客戶群,保持固定的市場份額,不因漲價而亂賣,不因落價而亂砸價;養殖場應與屠宰場有緊密的合作,因為最終所以毛雞都需要屠宰場消化,市場經濟不是自由經濟,自由慣了的人說我們與屠宰場合作是與虎謀皮,但如果不合作又能怎樣,您能抵御市場行情的風險嗎,作為生產者最好的回報就是:獲取好的生產指標的同時就能獲取相應的利潤;很多雞民在毛雞落價時說屠宰場在聯合壓價,那行情上漲時是不是冷藏場在發善心聯合漲價呢?其實屠宰場沒有那么大的本事,屠宰場同樣面臨困境,壓力來自市場和毛雞原料兩方面,屠宰場屬勞動密集型產業,其盈利的根本就是薄利多銷,不存在投機的機會,即使有漲跌差價,也是沾光絕非人為操作,原因在于市場規模太大,你想暴利,別人不答應;所以屠宰場也需要穩定的毛雞原料和穩定的原料成本,否則必須承擔毛雞漲價時產品銷售價格滯后的差價損失。只有肉雞產業鏈各環節之間建立起穩定契約關系,均衡產業鏈中各環節利潤,行業才會健康發展。微利時代即將到來,規模最終取勝,廣大雞民應好自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