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1/11/16 9:13:00 來源:中國畜牧獸醫報 閱讀數:
粵東養豬場這樣標準化生產、環保嚴格達標的豬場,也會面臨被逼遷的命運,說到底還是因為利益。養豬場既不給當地納稅,又不能為當地解決富余勞動力,地方政府還得拿錢出來配套國家補貼,要承擔防疫和保障食品安全的責任,又要面臨環保壓力,一些地方政府不歡迎也就不足為奇。尤其對于經濟發達地區而言,用地指標如此緊張,是愿意用來發展高附加值、財稅貢獻大的工業,還是發展需要政府花錢補貼的豬場呢?這筆賬似乎是不言自明。
只是,這筆賬算得再明白,始終只是小賬,對于養豬場的發展而言,還關系著一筆大賬——民生的賬。
我們都知道,豬肉是我國多數城鄉居民動物蛋白的主要來源,是城鄉居民的主要副食品,也是居民消費物價指數(CPI)權重較大的商品,豬肉價格一旦上漲過快就會牽動CPI的大幅度上漲。這意味著,如果生豬供應沒有足夠的保障,豬肉價格短期上漲過快,既會影響低收入群體的生活,對于通脹預期的控制也極為不利。
眼下,我們需要明確的一點是,從生豬養殖的特點以及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情況來看,散養戶退出已經成為不爭的發展趨勢,規模化養豬場勢必要承擔起保障我國生豬供應的重大任務。這也正是為何日前國務院下發通知,提出大力發展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的原因。如果還是簡單地“以GDP論英雄”,拿老眼光看“豬”,拿老標尺衡量“豬”,不僅不明智,而且不科學。豬場如果有污染,我們可以治理;豬場不納稅,地方沒有積極性,也可以通過產業鏈的建設來平衡,所有的問題都應當在發展中解決,而不是簡單地一關了之、一禁到底。
*種豬場環保達標,仍被勒令關閉
對于眾多養豬者而言,今年可是個好年頭,頻頻上漲的豬價,使他們受益不少。但是深圳市農牧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福權卻高興不起來,該公司位于廣東省紫金縣鳳安鎮的粵東種豬場從2004年建成至今,就沒有消停過,先是遭遇強征高額稅負,后遭當地村民肆意破壞生產設施、嚴重沖擊等逼遷,正常生產秩序受到嚴重干擾。
10月10日一早,記者來到粵東種豬場,剛圍著基本聞不到臭味的豬場走了一圈,就在進出豬場的路上看見鳳安鎮鳳民村村委委員張軍帶著挖掘機挖土堵路。在機械的轟鳴聲中,進出豬場的*一條道路,很快被幾個大土堆堵死。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就在堵路現場,鳳安鎮人民政府豎立的告示牌上寫著:“未經豬場管理人員許可,任何人不得進入種豬場范圍;凡不聽勸阻,屢教不改者即視為蓄意破壞行為;凡盜竊、破壞種豬場財物,將交由公安司法機關從嚴懲處。”
豬場負責人駱建才報警后,記者等了半個小時也沒見有警察來到現場,直到記者下午離開豬場,當地派出所也沒出警。
駱建才說,豬場投產后都記不清已多少次被挖土堵路了,2008年1月15日至4月30日短短三個多月內,破壞干擾事件達17起。記者了解到,村民的行為屬當地有關部門授意組織,花錢雇來干擾豬場生產。
據調查,粵東種豬場在立項建設的當年已獲得環保立項的批復。2004年1月6日之前獲得各級政府同意選址,同意建設的環境立項批準,并獲環保驗收及核發《臨時排污許可證》,排放污水完全符合廣東省《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并已經通過河源市環境監測站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紫金縣環保監測站在最近幾次的現場監測顯示,該豬場都達到國家及廣東省《畜禽養殖業污染排放標準》。
更讓企業不堪其擾的是,當地有關政府部門頻頻以各種理由對企業大開罰單:2006年5月,紫金縣國土資源局指控其未經批準占用土地,罰金48萬元;同年5月和9月,該縣兩次下發納稅通知,要求繳納耕地占用稅和契稅合計268萬余元;2007年10月,鳳安鎮領導口頭通知要求企業停產;2008年1月,縣環保局下發“限期整治通知書”……
駱建才告訴記者,公司為求生存,在據理力爭的同時,選擇了妥協讓步。先后投資數百萬元建成的環保處理設施經過了當地環保部門的驗收,達到國家行業標準,能夠有效運行并達標排放。
但企業的讓步,最終仍難逃被勒令“關閉”的命運。
2009年10月30日,紫金縣環保局下發《行政處罰決定書》,要求豬場必須于當年年底前關閉,并注銷其臨時排污許可證。企業被迫走上法律途徑。今年5月22日廣東省高院開庭審理,至今沒有判決結果。
就在記者發稿時,又接到張福權的來信,稱該公司位于廣東省高要市的養豬場被當地環保部門開出30萬元的罰單。
以土地和環保為名禁養,養豬場陷集體困境
對于眾多養豬從業者而言,土地和環保一直是懸在他們頭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沒有土地,養豬場就無法開建;即使拿到了地,也常常要面臨諸多似是而非的環保問題,要想正常進行工商注冊更是難上加難。環保,一直是豬場備受責難的主要由頭,那么豬場的環保情況究竟如何呢?
在深圳,深圳市農牧實業有限公司粵東種豬場并非無名之輩。它是農業部確定的全國24家種豬核心育種場之一,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深圳市*的國家生豬活體儲備承儲企業;深圳市確定的第26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指定豬肉供應商;2010年獲得由中國畜牧業協會評選的全國百強種豬優秀企業稱號,承擔著原種豬育種推廣、豬肉儲備和為世界性運動會提供豬肉產品的重大任務。該原種場從技術到裝備,在行業類都屬于領先。是紫金縣乃至河源市內標準高、投資大、有影響、手續完善、排污達標、集約化、規模化豬場,特別是該場是由當地招商引資,在2002年12月廣東省“山洽會”上在時任省委書記和省長見證下簽約的項目。
這樣一個企業,卻被當地環保局以“環保”為由勒令關停,在諸多業內人士看來,其實是“雞蛋里挑骨頭”。
張福權帶領記者來到豬場的排污口,只見他脫鞋挽褲赤腳下到排污渠,掬起一捧水,邊讓記者聞邊說:“我們的排污經過處理,是符合國家標準的。”記者聞了聞,基本沒有臭味,水也很清。
中國畜牧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喬玉鋒說:“如果這樣一個豬場尚且被關閉,那全國大部分的豬場都將面臨巨大的生存危機,對我國的養豬行業將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
業內人士的擔憂并不是多余。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工業化加速推進,當前我國規模化養豬場正遭遇集體困境,相關事件層出不窮,尤其是在沿海發達地區,這一現象更為明顯。
2007年,廣東省東莞市下達“禁豬令”,從2009年1月1日起,全市范圍內停止所有生豬養殖活動,養豬場“發現一個、清理一個、查處一個”。
2009年3月,福建對省內第二大水系九龍江流域養豬業下達“限養令”,龍巖、漳州兩地上萬養豬戶的豬舍被拆遷,幾十萬頭生豬被清欄,經濟損失上億元。
2009年9月,福建省沙縣以沙縣流域水環境畜禽養殖業污染專項整治為由,對區域內幾十所養豬場進行強制拆除,不給安置新的搬遷地點,只給最高每平方米170元的補助,養豬戶生活陷入困境。
2011年8月12日,同樣是全國24家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之一的山東日照原種豬場場區前的公共泄洪渠道被人為填堵,造成育種基地的辦公樓、生產區及警衛室等均在大雨后被淹沒,部分原種豬死亡,上千萬元的進口設備被淹損毀,初步估計造成數千萬元的直接經濟損失,就連農業部去年底頒發的“*生豬標準化生產示范場”的牌子也被一鐵锨弄了個大洞。
根據日前編制完成的《深圳市人居環境保護與建設“十二五”規劃》(報審稿)顯示,2012年前關停深圳河、觀瀾河、龍崗河、坪山河等重點流域內的畜禽禁養區域內的所有養殖場。2015年前,全面清退區域內的畜禽養殖企業。
縱觀各地諸多“禁豬令”,皆是以環保為旗號,養豬場主們有口難言。喬玉鋒說:“很多地方以污染為名強拆豬場,并沒有出具權威的檢測證明;有的地區雖然有證明,但是適用的標準明顯有誤,對企業并不公平。”
更重要的是,根據國土資源部和農業部2007年聯合下發的《關于促進規模化畜禽養殖有關用地政策通知》規定,任何地方不得以新農村建設或整治環境為由禁止和限制規模化畜禽養殖。也就是說,即使是排污超標,也不能簡單地“一禁了之”。
養豬場不受歡迎,緣于不能給地方帶來利益
張福權說:“地方政府之所以不歡迎養豬場,根源是因為養豬業不能帶來稅收,無法創造政績。”
按照《企業所得稅法》的相關規定,養豬場屬于免稅企業,這樣就對當地財政沒有直接貢獻;其次,養豬業也不屬于勞動密集型企業,不能為當地解決富余勞動力;另外,國家給予養豬企業補貼,地方還要承擔配套的任務,還得拿錢出來;當地一旦發生嚴重的動物疫情和食品安全事件,地方政府要承擔責任。加之養殖業難免帶來環保壓力,地方政府不歡迎也就不足為奇。
山東省日照原種豬場負責人葛長利清楚地記得,當地一位領導曾對他說:“你那個豬場,除了臭味啥也給我們帶不來。”這也許是地方政府的普遍心態。
“有些地區雖然一開始也歡迎企業來投資建豬場,但當完成了土地出讓或租賃,廠房建成,生產開始運轉后,對當地政府政績或財政收入的一次性貢獻完成,‘蜜月期’即告結束。隨之而來的是以環保為名的各種刁難,或要求更多的租金、更多用于環保的投資,或干脆要求搬遷。”中國畜牧業協會副秘書長馬闖說,“以至于有些企業甚至希望協會向有關部門呼吁能否取消豬場不納稅的優惠,以納稅換取生存。”
同時,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目前大多數養豬場依靠“潛規則”生存,養豬者*的煩惱是,必須通過各種手段或辦法,與豬場所在地相關部門和村民搞好關系,換取豬場的生存。
沒有話語權,常被迫給工業項目讓地
囿于對養豬業的傳統認識,人們潛意識中一直把養豬產業與臟亂差劃等號,按業內人士的說法,即使是現代化的養豬場也擺脫不了“厭惡型”產業的名頭,在工業化、城鎮化的進程中無話語權。張福權說:“誰也不喜歡和豬場為鄰,尤其是在東部發達地區,隨著工業化推進,養豬場常被迫給工業項目讓地,甚至有的工業項目污染更為嚴重,但豬場也要搬遷。”
葛長利說:“我的種豬場原來在日照市東港區的高科技工業園內,在那里豬場整整經營了8年。2004年,因為高科技工業園發展征地需要,原種豬場不得不搬遷。”
即使環保達標,養豬場與政府部門和周邊村民的關系始終緊張,且往往處于劣勢。
“隨便一個人就以豬場污染為名,到豬場門口搗亂,讓豬場停止生產,而當地執法部門基本不管。”張福權說,“稍有不慎,沖突在所難免。結果是豬場的產量上不去,產能發揮不出來。”記者看到,粵東種豬場前幾年被破壞的豬舍空在那里,至今不允許生產。山東日照原種豬場被周邊村民圍攻打砸破壞和暴力傷人,至今沒有得到妥善解決。
為何近期發生逼遷或關閉的都是規模化養豬場呢?張福權說:“散養戶規模小,基本在自己的承包地上養豬,多數是當地人,靠人情關系等手段贏得生存空間,因為規模小,效益不好易轉身。而規模化豬場就不一樣,投資大,回報期長,利潤薄,在維護生存環境上,已經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各種利益階層的非正常需求,導致矛盾暴發。尤其,國有規模養豬場因為財務制度制約,生存更加困難。”
當眾多養豬場的遭遇擺在眼前時,當諸多以這樣那樣的理由頒布的“禁豬令”紛至沓來時,去哪里養豬成為現實難題。
規模養豬場受擠兌,保障生豬生產堪憂
規模化養豬場的生存發展日益陷入困境,這不僅關乎眾多從業者的生計問題,更與國計民生緊緊相連。
今年年初以來,豬肉價格一路狂漲,創下了2008年以來的新高,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導致豬肉價格持續上漲的原因很多,產量和供應量不足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而這與養豬業生存環境有很大的關系。
馬闖對記者說,前一個周期,豬肉價格起伏巨大,受疫病和養殖虧損影響,散養戶大量退出行業,但是規模化養豬場在用地和環保的擠兌下,又不能馬上補上來,這導致生豬存欄數從去年年初開始持續下降,豬肉市場供需失衡。
今年7月27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于促進生豬生產平穩健康持續發展、防止市場供應和價格大幅波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中,也把“散養戶退出”列為近期豬肉供應偏緊,價格大幅上漲的首要因素。
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散養戶退出已將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首先是養豬不劃算;第二防疫能力弱,也沒有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第三,大量勞動力往城市轉移,也沒有人手養豬。
面對散養戶大量退出留下的市場空白,規模化養豬無疑將承擔重大的任務。馬闖認為,標準化規模飼養不僅成本低、生長期短、便于防疫,而且不會輕易退出養殖市場。中國未來的生豬飼養體系將由一體化和大型養豬企業為核心,由標準化規模養豬場(戶)及養豬合作社為主體構成。
這一點在國家的政策中也可窺見一斑。國務院《通知》中列出的扶持生豬生產第一條措施就是“扶持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要求“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積極支持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并提出,“十二五”期間,每年繼續安排中央投資25億元支持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并視情況適當增加投資。
農業部在7月份出臺的扶持生豬發展的六項措施中,也提出要“加快發展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要求“深入開展生豬養殖標準化示范創建活動……幫助規模養殖場戶解決好用地難、貸款難等實際困難”。
但是,從眼前的情況來看,規模養豬場的發展卻是前途未卜,這將給未來保障生豬市場供應帶來諸多壓力。
發展養豬業,需讓地方政府既有動力又有壓力
綜合協調利益分配和成本分擔機制。標準化規模養殖如何擔當起穩定生豬市場供應和價格的重任?如何才能讓地方政府有發展規模養殖的積極性?在諸多業內人士看來,關鍵還是要從利益合理分配和成本分擔機制入手。
中國畜牧業協會提出,要圍繞產業鏈的建設,同步推進所有畜牧業相關產業的發展。建成配套的飼料生產基地、獸藥生產基地、畜產品加工基地以及相應物流體系等,從而使畜牧業成為當地經濟的支柱產業。在這些產業鏈中,只有養殖生產部分根據國家法律規定予以免征所得稅,其他相關產業全部需要納稅,而且可以組織勞動密集型生產,解決當地的就業問題,增加地方政府發展養豬業的積極性。另外,可以建立畜牧業發展基金,從當地所有畜牧生產企業出欄的每頭(只)畜禽提取一定金額,由當地縣級政府和企業共同管理,用于扶持當地適度規模農戶養殖和鼓勵種植飼料作物。
至于養豬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從技術層面來看并不是不可以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需投入的成本大小,以及這個成本由誰來支付。專家認為,將環保成本完全由養殖戶及所在地政府來承擔不盡合理,既會影響到地方政府環保政策的執行力度,也很容易導致拿環保當“靶子”驅趕豬場,必須建立一套合理的環保成本分擔機制。
解決環保問題,還可以從源頭和飼養過程實現減排。中國畜牧業協會提出,首先,要科學合理地進行豬場選址和布局;其次,雖然整個畜牧業發展趨勢是規模化經營,但布局時避免規模過大和過于集中,這樣可以避免有限區域環境容量的養分過剩所導致的污染;另外,在技術與成本許可的前提下,可嘗試從市場上選用合適的環保型飼料添加劑。還要加強畜牧法執法力度,使之能更好地保護合法生產經營者的利益。
如何讓各地政府部門對轄區內養豬業,乃至整個畜牧業的發展給予客觀、公正的對待和管理;如何完成行業部門制定的發展規劃,又能與地方經濟發展規劃有效連接;如何平衡各相關利益方的合法權益和收益,這些問題恐怕不是農業部門一家可以解決的。
制定切實有效的針對養豬業的保護措施。養豬業是投資大、回報期長的產業,一旦規劃批準建設,就不能隨便動遷,同時要尊重歷史存在的豬場,對過去在短缺經濟時代作出貢獻的養豬場更要慎重搬遷或關閉,地方政府不能動不動以影響招商引資為由禁養或關閉,甚至以規劃為水源保護區或生態保護區等手段,把早已存在的豬場一關了之。要建立養豬場搬遷賠償機制,幫助協調新豬場建設用地,維護和穩定養豬業健康穩定發展。
杜絕環保部門對養豬場執法的隨意性,建立合理的環保成本分擔機制。養豬業是個生產過程,在排放標準上也有個轉化過程,有個適應期,如果豬場一旦建設了,環保部門宣布關閉或搬遷,要舉辦聽證會、征求行業部門或者行業協會的意見,不能發生今天合格明天不合格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