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1/11/29 13:40:00 來源:中國畜牧獸醫報 閱讀數:
今年以來,畜禽養殖業可謂是一路升溫,價格高居“牛市”,效益全面“走紅”。但在熱鬧的畜禽養殖產業形勢背后,潛藏著一些不容樂觀的制約因素,須引起高度重視,未雨綢繆,確保現代畜牧業健康、高效、安全可持續發展。
一是生產成本提高,利潤空間受壓。據調查,作為飼料主要原料的玉米價格不斷上漲,勞動力工資也跟隨上漲,加上進口漁粉、油價等相關成本因素上漲,每頭商品豬養殖成本同比增加130元左右。目前,活豬和雞蛋價格呈回落趨勢,不斷抬高的成本,使養殖利潤空間受擠縮水。
二是生產水平較低,供市能力不強。目前,一些中小規模的養殖場,在品種選擇、飼養管理、疫病防治等方面科技應用能力差,生產效率低,市場供應能力不強。
三是政策“引力”下降,拉動效應減弱。今年河南省許昌縣政府農業結構調整政策中養殖場扶持資金占到總投資的4%~7%,獎補資金采取直補一半、貼息一半的方式補助。全縣年初群眾申請立項的新建畜牧項目11個,截至目前動工的只有6個,僅占54%。
四是項目落地困難,產業發展受阻。目前養殖項目落地難度加大。如:土地性質、動物防疫條件、周邊飼草資源、地理位置、水電交通等都成為養殖項目落地的剛性制約因素。
五是老場(區)“舊疾”嚴重,改造任務艱巨。許昌縣現有規模養殖場(區)1370余個,大多建于2007年之前,由于當時國家和地方行業標準不完善、不規范,養殖場(區)建設隨意性大、門檻低,“后遺癥”多。
六是產業鏈條松散,組織化程度低。目前,許昌縣擁有省、市畜牧龍頭企業近10家,但真正與農戶形成緊密、穩定利益合作關系的卻為數不多。大多“龍頭”名不符實,只顧“頭”不顧“尾”,不能真正發揮“火車頭”作用。
當前正處于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轉軌的關鍵時期,上述問題的存在勢必會影響現代畜牧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須引起高度重視,切實加以解決。以河南省許昌縣為例,提出以下建議: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養殖業投資高、回報低,投資主體為相對貧困的農民,需要政府給予更大更強的政策扶持。一是加大對新建養殖項目的獎補力度,用政策杠桿撬動產業向前發展;二是加大對老場(區)的改造扶持力度,用優惠政策吸引和鼓勵群眾采取入股形式,按標準化規模場模式對老場(區)進行資源重組,節約用地,提高生產效率。鼓勵支持“公司+農戶”、“能人+農戶”、“經紀人+農戶”等多種形式的畜牧專業合作組織,引導龍頭企業組建“龍頭+合作組織+農戶”的合作經營模式,形成龍頭企業、合作組織、養殖戶利益共享、風險同擔的三方共贏合作機制,增強全產業鏈的凝聚力,提升抵御市場風險的“集體作戰”能力。加大科技助推力度。要認真組織開展標準化養殖示范創建活動,樹立典型,示范引路。按照行業標準打造一批*、省級、市級示范性養殖場,作為行業“領頭羊”、“風向標”,引領全產業向標準化規模養殖方向進軍,以規模創收,以標準制勝。開展科技進場入戶活動,一線指導,實地幫扶,重點推廣節本增效的實用技術、提升質量的標準化技術,不斷增強群眾的科技應用能力,提高行業生產水平,挖潛力、增效益。
加大統籌規劃力度。要充分調研,形成與“十二五”規劃相協調的總體土地利用規劃。各鄉鎮應按照國土資源部、農業部《關于促進規模化養殖有關用地政策的通知》和《關于完善設施農用地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精神,結合全縣畜牧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統籌制定出本地養殖用地規劃,超前預留土地資源,保障養殖項目的順利落地。加大環境治理力度。養殖環境事關生態環境質量和畜牧業可持續發展,須加大投入、綜合治理。相關部門要探索經濟、實用、有效的治污措施,各級政府要列出專項治污資金,把環保措施真正落到實處,構建環境友好、人畜和諧的現代化新農村。
加大市場預測預警。有關部門要深入調查研究,強化畜牧生產和市場價格動態監測,密切關注生產形勢變化,加強形勢研判,為領導提供決策建議,及時發布市場預警信息,正確引導養殖場(戶)合理安排生產,促進養殖業平穩發展,保障市場有效供給,維護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