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2/3/2 13:51:00
來源:中國畜牧網
閱讀數:
畜牧業現代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養豬業現代化又在畜牧業現代化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我國是養豬大國,豬肉產量占世界豬肉產量的40%以上,而發展現代化養豬生產在于為國家節省土地,減少豬舍建筑面積。利用優良品種,采用先進地生產工藝和飼養技術,提高飼料轉化率,*限度的利用母豬的繁殖性能以提供更多地斷奶仔豬,縮短肉豬出欄天數,提高出欄率,降低生產成本,在提高母豬單產效益的基礎上獲取總體效益,為我國養豬企業和專業戶達到生產水平高,勞動生產率高,經濟效益高的目的,并利用現代化養豬技術使農民致富,提高畜牧業經濟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 現代化養豬業已經取得可喜的成就
20世紀60年代發達國家出現了集約化、現代(工廠)化養豬場,并很快傳入我國。1965年北京市長陽農場就采用了育肥豬自動采食箱。70年代,國家領導人相繼提出:在大城市周圍應建立機械化養雞、養豬廠的指示,這對發展現代化養豬業是一個巨大的鼓舞。因此,我國現代化養豬是從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沈陽、哈爾濱等大、中城市開始的,由于大,中城市具有知識密集,對外交流多、信息多、資金充裕等優越條件,因而發展較快。1976年天津大港式集約化養豬場對北京影響很大,在考察東歐國家現代化養豬的基礎上,建立了我國第一座自行設計的機械化養豬場--北京紅星實驗豬場,同時深圳光明華僑畜牧場在70年代末從美國引進了第一套現代化養豬設備。1979年農機部在上海金山召開了機械化養雞、養豬學術研討會,時任農機部領導的項南部長出席會議并主持成立了"中國農機學會機械化養豬協會"多年來,在各級政府和農業部的領導和支持下,由于飼料營養,畜牧機械,家禽遺傳育種和環境生理等學科的不斷發展,并通過對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的引進、消化、吸收,我們已經形成了一套比較成熟的,較完整的,適合我國國情的現代化養豬模式和管理方法。為普及此項技術,中國養豬行業協會曾與美國大豆協會等國外駐京單位合作,舉辦過多次學術研討會和組織部分企業家和科技人員出國考察。中國農機學會機械化養豬協會成立20年來,會員單位遍及全國26個省市,每年召開年會,交流現代化養豬經驗,曾編輯正式出版"工廠化養豬","中國工廠化養豬二十年論文集"等專著。隸屬中國養豬行業協會由作者組建"北京牧三高養豬技術咨詢服務部",近年來與"北京養豬育種中心"、"中國農科院科技情報研究所"等單位合作,并有中國農大、中國農科院畜牧所部分專家參與,先后在北京、河北、山西等地舉辦"現代化養豬應用技術研討班"多期,相繼有京、津、滬、穗、湘、桂、贛、鄂、閩、黑、遼、晉、冀、蒙、寧、新等省市數百人參加。不少人員在"北京養豬育種中心"進行了現場參觀和技術培訓。由作者與中國農影合作錄制的"現代化養豬綜合技術"現場錄象技術講座傳播到20多個省市有關企業、教學、科研單位。這些工作都大大普及了有關應用技術,推動了我國現代化養豬業的發展。據統計,規模養豬(含大、中型現代化豬場和年出欄50頭以上的專業戶)數字不足全國出欄豬總頭數的15%,但卻說明了我國養豬業已經邁向現代化養豬之路。在各部門專家指導下,各省市已建成了一批大中型規模的現代化養豬場,如北京華都種豬繁育有限公司、湖南正虹種豬場、天津寧河原種豬場、江西紅星牧業公司、遼寧遼陽原種豬場等都已成為我國良種豬繁育基地、商豬生產基地、優質豬出口基地和現代化養豬示范基地,其生產和管理水平已接近和達到發達國家的養豬水平。不少豬場每頭母豬平均年產2.2~2.3胎。仔豬斷奶成活率達95%以上,4周齡斷奶仔豬平均頭重7~8千克,肉豬全程24周體重達90~100千克,全群耗料增重比3.3:1。上海躍進農場1990年每頭母豬由原來平均年提供斷奶仔豬23頭,提高到28頭(母豬有50%太湖豬血統)。河北省蘆臺農場飼養的迪卡配套系祖代母豬平均每頭年提供斷奶仔豬23頭。河北省明慧養豬集團有限公司是一所民營養豬企業,經過8年的艱苦創業,已有原來的24頭豬發展到目前擁有220hm2土地,2800頭母豬,集農、牧、果、產、加、銷、為一體的產業化聯合經營企業,該公司新引入的900頭pic配套系祖代豬已初產448窩,產活仔5286頭,平均窩產活仔11.8頭,哺乳四周斷奶214窩,2399頭,平均斷奶窩成活1.21頭,平均頭中7.43千克,斷奶成活率91.43%。不少農民養豬戶因地制宜地采用了飼養優良品種和優秀雜交組合,全價配合飼料和仔豬早起斷奶,改善養豬環境等技術,已經把家庭養豬副業型逐漸轉變為經濟經營型。綜上所述,我國現代化養豬已經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二、 從五省十場看現代化養豬存在的問題和原因
現代化養豬生產在我國養豬業中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和成就,但也存在不少問題,作者今年應邀對東北、華北、西北、華南地區五省十個豬場進行參觀考察,發現的問題都是不容忽視的。
1. 不了解現代化養豬的生產工藝,仍然停留在集約化養豬的水平上 。
集約化養豬和工廠化養豬是兩個不同的發展階段。集約化養豬只是高密度的飼養方法,是現代化養豬的初級階段,而現代化養豬的內涵主要是在集約化的基礎上程序化,其生產體系是一項系統工程,現代化養豬生產工藝最好以"周"為單位(母豬發情周期為3周),常年均衡有節律的進行生產,必須按計劃組織同步配種、同步產仔、同步斷奶、同步轉群、同步上市,要求按計劃按批次做到"全進全出",其中同步配種和"全進全出"是實現整個生產工藝的核心。而這些養豬場生產工藝和建筑設計的不規范都不可能按預定的生產流水線進行周轉,上百個產床集中在1~2個大棚內,無法做到"全進全出",按計劃周轉的目的,生產程序混亂。
2. 養豬設備不規范,對生產不利。
養豬設備應便于仔豬哺乳,提高仔豬成活率,不傷種豬肢蹄,延長種豬使用年限,節約能源,不浪費飼料,有利環境控制和污物排放。而多數豬場的母豬產床仍采用鋼筋焊接和金屬編制網式床面,對母豬肢蹄傷害很大,縮短母豬使用年限,增加了淘汰率,有的場還在床面上鋪設木版和利用木版制作仔豬保溫箱,既不利于清洗消毒,又由于舍內溫度較大,木版容易霉變腐朽,而這些設備的使用時間一般不會超過5年即需更新,既不利于生產又造成資金浪費。
3. 出現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
出現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對于現代(工廠)化養豬的概念和內涵缺乏深刻認識,對生產工藝流程和技術設計參數、設備要求、管理措施等缺乏全面的了解。不少單位以本來設計不規范的豬場當成樣板,致使"謬種流傳,貽害萬千"。只有在有實踐經驗的養豬專家進行工藝設計和提供養豬技術參數的基礎上再進行建筑設計才是可行的。
三、建設現代化豬場必須遵循的幾項原則
1. 以現有的土地面積為基礎確定飼養規模。
一般飼養500~600頭母豬,年產10000~11000頭出欄豬的豬舍建筑面積為7000~7600㎡(不含附屬建筑和道路),約需占地2~2.5H㎡。盡量不占耕地,選址應遠離村莊、畜牧場、獸醫站、屠宰場和主要交通要道,用電方便,水源充足并合乎飲用標準,地勢高燥,利于排污和防疫。
2. 根據生產規模以及現代化的生產程序科學的對豬舍進行設計。
特別是分娩舍,仔豬培育舍是整個豬舍設計和投資的重點,要求提供*的環境和飼養條件,這是一個現代化豬場成敗的關鍵。以"周"為單位"全進全出",全年均衡生產的生產工藝卻是整個設計思想的核心。
3. 采用優質耐用的專用養豬設備。
專用養豬設備應包括畝豬分娩床、仔豬培育床、哺乳仔豬保溫箱、不同豬群專用的采食槽(箱)、不同規格的自動飲水機,不同豬舍的供暖和通風換氣設施以及整個豬場的污水處理設施等。特別值得提出的是母豬的分娩床,多年實踐證明,用鋼筋焊接和以金屬編織網做床面對母豬肢蹄的傷害大,母豬和設備均使用年限短。而目前由燕東畜牧設備廠用鍍鋅板沖壓成漏縫床面前制作的產床和育仔床(原由匈牙利引進的樣品),不僅漏糞效果好,不傷害豬肢蹄,且使用年限長。而水泥磚式或木版式仔豬保溫箱不僅保溫效果差,不易挪動,縮小了仔豬活動范圍,更不利清潔消毒,木制箱易腐朽,滋生霉菌,對豬健康不利。用玻璃鋼制的保溫箱較為理想。
4. 在較大規模的生產場應采用"SEW"設計方案。
隨著現代化豬場規模的日益擴大,有的生產規模在年產3萬至10萬頭。新的養豬技術和生產工藝已在歐美各國不斷出現,并在生產實踐中得到廣泛應用。"SEW"的英文全稱是Segregated Early Weaning 即離玻式早期斷奶。此項技術的主要目的是母豬初乳中的母源抗體逐漸消失時,對仔豬實行更早斷奶(10~12天),并把斷奶仔豬轉移到遠離分娩舍的育仔區進行培育,以避免哺乳母豬對仔豬傳染疾病。生產規模在1500頭母豬以上,最好不采用"一條龍"流水線生產模式的設計方案,建議因地制宜地采用繁殖區--育仔區--大豬區三點隔離式,即"SEW"設計方案。在大城市周圍,由于人口密集,蓄產品流通量大,且來源復雜,最好不要建規模過大的豬場。
5. 建議有關行業協會、有關主管部門繼續組織現代化養豬應用技術研討會,以便更廣泛、更深入地普及、傳播有關知識和應用技術。同時建議新建場的企業和單位在建場時聘請既有一定理論基礎,又有一定實踐經驗的專家進行生產工藝設計,以免出現以上問題和損失。
隨著我國現代化事業的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和許多發達國家一樣,養豬戶逐漸減少,飼養規模不斷擴大,這是我國養豬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引導我國養豬業向現代化養豬道路健康發展,不僅具有現實意義,而且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這也是每個畜牧科技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