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2/5/16 10:55:00 來源:湖南養殖網 閱讀數:
一、積極推進畜牧業結構調整
畜牧業結構調整工作要以市場為導向,以全面提高畜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綜合經濟效益為中心,加快調優品質,強化區域發展,改善生產條件,穩步提高總量,加快實施品種、技術、知識更新工程步伐,逐步建立起與我市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畜牧產業結構,促進畜牧業持續高效發展。在具體工作中要注意把握下面幾個要點。
1、穩定生豬----核心是在穩定總量的同時,實現質的跨躍,將生豬生產從二元雜交全面推進到三元雜交。生豬生產歷來是畜牧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豬肉又是國民葷食中的當家品種,因此在穩定總量的前提下,實現生豬生產從數量增長型向質量效益型的轉變,事關畜牧業的健康發展。實現這一轉變的關鍵就是將生豬生產從二元雜交推進到三元雜交。把推廣生豬人工授精技術確定為今后發展三元豬生產的主要技術手段。加大家畜改良站的儀器更新步伐,全面推行精液的標準化生產技術。
2、提高家禽----核心是加大地方禽種的選育開發力度。家禽業是我市畜牧業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產業,近年來,地方禽種表現出良好的發展走勢,無論是禽肉產品還是禽蛋產品,無論是價格還是發展速度都好于外來禽種,這是家禽生產調整結構,適應市場的好時機。探索*利用途徑,建立良種繁育體系,加快新品種的選育進程。努力提高地方黃雞、鴨、鵝在家禽業中的比重,增強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能力。
3、大力發展草食畜禽----重點是是優先發展肉牛、肉羊和鵝。發展草食畜禽是優化畜牧業產品結構和切實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的必然選擇。從近兩年來畜產品的價格行情統計來看,草食畜禽中的肉牛、肉羊和菜鵝的產品價格一直呈現陽線態勢,是畜牧業生產和農民增收的亮點,今后應繼續加以重視和發展。肉牛的發展,要堅持"兩頭帶中間"的發展戰略,重點發展加華牛業為中心的107國道牛業經濟帶和以湘陰迪牛公司為中心的洞庭湖牛業經濟帶。加大肉牛的品種改良、后期育肥和產品分級等技術推廣工作。肉羊的發展,要通過波爾山羊國家"948"項目和"豐收計劃"項目的實施,改良本地黑山羊,加快山羊的肉用化進程。要重視和開展湖羊的肉用性能的研究和開發工作。盡快在全市建成沿湖、沿江、丘陵山區三個肉羊發展區域。鵝的發展,要堅持因地制宜和分類指導的原則,通過優良鵝種的推廣、飼養技術的創新、加工流通的帶動,在全市形成里長江流域、汨羅江流域和環洞庭湖周邊地區三大養鵝主產區。
4、積極開發特種畜禽----重點是推進區域化特色商品基地建設。適應市場需要,開展綜合配套技術的研究推廣,加強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和管理,充分發揮農村經紀人的市場流通主體作用,開發蜜蜂、鵪鶉、肉鴿、梅花鹿、烏骨雞、肉狗、野鴨、珍珠雞、七彩山雞等特種動物生產,提高生產效益;堅持區域化發展、規模化經營,建立特種動物生產經營的區域基地;積極開拓特種動物產品消費市場,針對各類特種畜禽產品的市場消費特點。開發蜂制品等天然保健型、滋補型和專用型名特優產品,通過發展加工進一步提高效益。
5、適度開發牧草飼料----重點是發展飼料飼草業。優質牧草的種植和利用是農業結構調整對畜牧業提出的要求,也是提供的機遇。要將加強丘陵山區草山草坡和江、湖灘涂草場的開發和改造,逐步建立起人工或半人工優質牧草基地作為一項長期的任務來抓。要根據種植結構調整的需要,增加產量高、營養豐富的飼用玉米等飼料作物面積,擴大優質牧草種植面積,增加玉米或牧草間套種面積,逐步建立起與糧-經-飼三元結構相適應,與畜牧業結構調整相適應的飼料飼草業。
二、加速發展畜禽產品加工業
1、提高對畜禽產品加工業的認識。一個好的加工項目和企業可以帶動一批產業的發展和促進當地支柱產業的形成。畜牧業發展到今天,各級畜牧部門在指導工作的方式上必須有一個大的轉變,要跳出生產抓生產,重點研究和解決畜牧生產和畜牧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從產業高度來認識畜禽產品加工業對生產的帶動作用。要立足畜牧業生產結構的調整和畜禽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建設區域性特色商品基地,積極參與畜產品加工產品的開發和企業的創辦工作。
2、各級畜牧部門要積極創辦畜產品加工企業。利用我們的系統優勢、技術優勢、與基地和農民的連結優勢,積極參與畜產品加工是今后推進服務產業化的重要方向,各地要結合實際,開展這方面的探索。
三、完善畜牧業體系建設
畜禽良繁體系、疫病控制體系和飼料生產體系是發展畜牧業的主要保障支撐體系,是畜牧業發展的基礎,也是一項公益性事業。各地要高度重視、增加投入,不斷地完善和提高。
1、畜禽良繁體系。近年來,全市建設了24個種畜禽場,共欄存種畜15265頭(只)、種禽96800只,成為全市畜禽良繁體系建設排頭兵和良種規劃實施的重點依托場。湘陰溫氏存欄良種豬4000多頭,已成為湘北地區規模較大的良種豬基地;今后,必須進一步加快重點種畜禽場的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提高技術裝備水平,提高種畜禽質量,擴大供種能力,逐步建立和完善種畜禽生產經營的市場體系和運行機制。一是科技興場。重點種畜禽場是我市畜牧品種改良工作的重要依托,育種方面,重點場要舍得進行科技投入,舍得引進科技人才,并與科研教學單位合作,開展針對性的科研工作,及時解決生產中的問題;飼料飼養方面,要進行嚴格的管理,科學飼養;防疫滅病方面,必須強化疫病監測。二是以法治場。市場經濟就是法制經濟,市場越是開放,越要加強法制管理。以法治場體現在行政管理方面,就是核發生產經營許可證和加強技術監督。此外,現階段還應把品種質量監測工作擺上議事日程,并逐步規范這方面的工作。同時,要實施疫病監控,將種畜禽場的疫病監控作為核發《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的先決條件;疫病監控部門要定期檢測畜禽的健康狀況,并視情節輕重作強制淘汰和通報處理,直至吊銷生產經營許可證;疫病監測部門的檢疫監測要實行有償服務。三是改革強場。種畜禽場要適應時代潮流,加快改革,不斷在體制上、機制上和組織形式上進行大膽的探索和實踐,逐步實行股份制等新的經營體制。
2、動物疫病防制體系。近年來,動物疫病頻繁發生,動物疫病防制已成為世界性難題,不僅造成了無法估量的經濟損失,更嚴重的是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影響。因此,要從講政治的高度充分認識動物疫病對社會的極端危害性,確保社會穩定、人心安定。在疫病防制工作中我們必須始終堅持防重于治的方針,這是世界發達國家疫病防制的一條主要經驗。防疫檢疫工作是一項政府行為,畜牧部門是防疫檢疫工作的具體實施單位。多年來的實踐充分證明,沒有一個健全的疫病防制體系,沒有一支穩定的防疫檢疫隊伍,防疫檢疫工作的各項有效措施將無從落實,因此,隊伍建設是一切工作的基礎,隊伍建設至關重要。要按照國家和省的有關規定,進一步穩定機構、穩定隊伍、穩定體系,保證這支隊伍能拉得出、打得響。全市疫病防制工作要嚴格按照"外堵內防"的總體方針,落實外堵內防的具體關鍵措施,搞好畜禽重大疫病的防制工作。深入推進"放心肉"工程的實施,認真組織開展"查違章、正行風、樹形象"活動,進一步規范檢疫監督行為。實施動物無規定疫病區建設項目,加強動物防疫基礎設施建設。積極開展藥物殘留監控和檢測工作,促進"放心肉"工作內容的延伸。要將畜禽產品質量安全納入法制化、標準化管理軌道,確保畜牧業穩定發展、畜禽產品質量安全。
3、飼料生產體系。在進一步做好秸稈利用和種草養畜工作的同時,要重點提高全價飼料使用率和強化飼料質量監測。要根據目前的畜禽生產方式以規模飼養為主的實際,擴大畜禽濃縮料和添加劑生產,開發草食畜禽的配合飼料,提高飼料的優質化、專用化和系列化比重,發展現代化飼料加工企業。要加強市、縣級飼料質量監測體系建設,制定產品標準,完善檢測設備,培訓技術隊伍,加強對市場和生產企業飼料產品的抽檢力度。要重視對畜禽產品衛生安全,特別是畜禽生產中是否使用激素類飼料藥物添加劑方面的宣傳工作,消除消費者對豬肉、雞肉中是否含有激素殘留物質存有的疑慮。
四、因地制宜,切實加快特色畜牧業建設
加快畜牧業發展,實現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的跨越,除了在指導思想、認識觀念和產業政策上作出相應調整外,還要切實加快以下三個轉變:一是在生產方式上由規模化、集約化生產標準化生產轉變;二是在區域發展上逐步實現由自求平衡向立足市場、優化配置、培植優勢產業轉變;三是在產品開發上逐步由大宗產品向特色、名優、精深產品的轉變。
1、加快畜禽規模化標準化養殖進程。據統計,目前我市規模養殖水平為:2011年底,全市年出欄生豬500頭以上的規模場(戶)2110家,其中年出欄1萬頭以上的大型規模養殖戶達到21戶,同比增長1.1倍,年出欄生豬231.2萬頭,占全市年出欄生豬總數的30.66%。存籠家禽5000羽以上的規模養殖場(戶)達279戶,年出籠家禽1015.06萬羽,占全市出籠家禽總數的33.15%;存欄肉牛50頭以上規模養殖場(戶)127戶,年出欄牛1.44萬頭,存欄羊100只以上的規模養殖場(戶)281戶,出欄羊4.86萬只,分別占全市年出欄總數的10.59%和12.25%。一是加快養殖小區和畜禽規模養殖場的建設。按照規模化、標準化、生態化的要求,重點加快各類養殖小區和規模場建設,創新生態養殖模式。二是完善畜禽良種繁育體系。重點加強種畜禽場建設,健全完善基礎設施,積極開發和培育適合我市飼養的新型畜禽良種,加強地方畜禽品種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增強畜禽良種供應能力。三是推進畜牧業科技進步,促進畜牧業增長方式轉變。以畜牧業發展中的重大關鍵技術創新和集成為重點,推動建立優質、高效、集約化的現代畜禽養殖體系。加快畜牧科技成果轉化、推廣和產業化進程,進一步提高畜牧業科技水平。四是進一步發揮專業協會作用,參與規劃畜牧業生產、加工、銷售等個個環節,做到協調、組織、自律、聯絡等自我服務、自我發展,促進實現現代化畜牧業。五是抓好畜牧業環境保護和循環經濟建設。結合洞庭湖區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工作開展,針對洞庭湖區域生態環境現狀,繼續加強畜禽養殖場的糞污處理的長效管理工作。六是建立健全畜禽規模養殖場的監控網絡系統建設,不斷提高我市畜禽養殖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力爭到2020年全市畜禽規模養殖場網絡監控管理系統達到60%以上。近年來我市畜禽標準化養殖創建正在全面開展,至2011年底,全市共創建*、省級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33個,全國農業標準化示范縣(生豬)1個。到2020年全市畜禽標準化養殖將達85%以上。
2、加速區域發展格局的形成。一是以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為重點,進一步完善畜牧產業經營機制,處理好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與養殖戶關系,引導三者結成利益均沾、風險共擔的經濟共同體。二是重點支持畜產品加工技術改造和設備引進,開展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肉類加工要圍繞冷鮮分割肉、調理肉制品、熟肉制品等主導產品,鞏固提升豬肉、禽肉加工優勢,大力發展牛、羊肉加工,不斷提高牛、羊肉在人們膳食結構中的比重;擴大低溫熟肉制品生產規模,發展醬鹵、熏烤、臘制等中式肉制品和添加肉類方便制品,按照產品多樣化、精細化、方便化、安全化的發展方向,增加產品科技含量,培育一批畜禽產品深加工龍頭企業,增強畜禽產品及其加工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三是充分發揮區域資源優勢,重點建設畜禽養殖和產品加工優勢生產區。以平江、汨羅、湘陰、岳陽縣、屈原區等全國生豬生產百強縣為基礎建立生豬生產產業帶;以華容、臨湘、君山、岳陽縣、等環洞庭湖區域和有豐富的草山草坡的平江縣為基礎建立牛、羊等節糧型草食牲畜生產產業區;以云溪、華容、湘陰、汨羅、岳陽縣等家禽養殖大縣為基礎形成全市家禽養殖群。
3、構建畜禽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 堅持政府推動、市場引導、企業為主、國際接軌的基本原則,積極構建法規完善、風險可控、監管有效的質量安全保障體系。一是建立畜禽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執法體系,完善市、縣、鄉三級畜禽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執法手段,不斷提高執法能力。二是建立健全畜牧業標準體系,重點制定產地環境標準、產品質量標準、投入品的使用、生產技術規程、管理規范和檢驗檢測方法、貯藏和運輸標準以及其他相關標準,為畜牧業標準化提供技術支撐。三是建立畜禽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重點建設市、縣(市、區)、鄉監管機構和企業(包括養殖、加工、畜產品批發市場)四級畜禽產品質量安全信息采集和質量追溯網絡,提高質量安全追溯能力。四是完善畜禽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立健全市、縣(市、區)畜產品質量監測檢驗中心,完善檢驗監測手段、提升檢驗監測能力和技術水平,同時鼓勵企業加強質量安全檢測,增強企業畜禽產品質量安全的自檢自控能力,形成布局合理、層次分明、點面結合、功能互補、運行高效的畜禽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檢驗體系。五是建立質量評價體系,擴大產地認定、產品認證的規模,積極開展畜產品及投入品質量監測檢驗,健全畜產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機制,提高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市場競爭力。
4、建設完備的動物防疫監督網絡。一是全面實施動物防疫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加快建設重大動物疫病監測預警、動物疫病預防控制、動物衛生檢疫監督、動物防疫技術支撐等系統,形成上下貫通、橫向協調、運轉高效、保障有力,與現代畜牧業發展相適應的動物防疫體系。二是加強對動物疫病防控的物資保障,建立重大動物疫病防治、病畜禽撲殺補助和獸醫工作的公共財政保障機制,健全防疫物資儲備制度。三是加快獸醫管理體制改革步伐,健全畜牧獸醫監督管理機構,明確職能、理順關系,逐步建立起科學、統一、透明、高效的畜牧獸醫管理體制,為防控動物疫病提供強大體制保障。加快構建動物疫病防控的組織體系、支撐體系、政策體系、預警體系、應急體系、追溯體系、執法體系、信息體系、責任體系等“九大體系”,重點加強基層防檢疫基礎設施建設,強化基層動物疫病防控能力,實現動物防疫的科學化、法制化、規范化和現代化。
5、形成完善的飼料飼草供應機制。堅持以提高自給能力為主、進口外調為輔,立足現有基礎,優化飼料產能布局;以科技創新為重點,大力發展優質、安全、高效、生態飼料產品;引導飼料企業改造升級,鼓勵企業兼并重組、強強聯合,進一步提高產業集中度,培育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競爭力強的飼料企業集團。一是加大種植業“三元結構”調整力度,實行“以飼(草)代糧”和“以飼(草)增糧”的戰略,將農田種植飼草納入當地發展規劃。二是開發利用山區牧草資源,改良草山草坡,增加飼草供應總量,為山區發展草食動物提供飼料資源。三是積極開發農區飼料資源,大力推廣秸桿等農副產品的飼用技術,積極開發利用非常規飼料資源。四是發展安全高效的飼料添加劑。重點加強高活力、高穩定性的飼用酶、中草藥飼料添加劑等新型高效添加劑的開發應用,將粗飼料消化率從目前的35%提高到50%以上。為畜牧業健康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