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2/8/27 13:33:00 來源:中國畜牧網 閱讀數:
針對“蒙牛一經理篡改生產日期被抓”一案,22日浦江縣公安局向媒體發來的案件進展通報時表示,8月6日,蒙牛公司駐義烏銷售經理王某因延長產品保質期,涉嫌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被刑事拘留,8月20日其同伙趙某到公安機關投案自首。(8月23日《新京報》)
一連串奶業事件你方唱罷我登場,奶業誠信安全猶如隨時可能崩塌的危房。畢竟,牛奶質量關系到身體健康,每一位奶制品消費者都天然屬于風險厭惡型,感知風險的微小上升也足以影響其購買行為。正因社會對奶業的神經始終緊繃,篡改生產日期的地方消息,才會迅速流布為全國新聞。蒙牛總部人員表示,此類牛奶臨近2個月到保質期就不能上架銷售,到了或超過保質期應該一律收回進行銷毀處理。銷售經理篡改生產日期,將過期奶移花接木為新產奶,對消費者的健康危害不言自明,對重塑公信步履蹣跚的奶制品行業而言,無異于雪上加霜。
無論是三聚氰胺,還是最近的黃曲霉素M1,都涉及奶制品產業鏈的上游,即原料奶生產者和加工者,這次事件中銷售經理篡改生產日期則延伸到產業鏈的下游,屬于銷售環節。這提醒人們,奶制品產業鏈下游的安全與產業鏈上游的安全同樣重要,如果銷售環節疏于監管、上下其手,那么即使有碧藍如洗、綠蔭連綿的詩畫草原充當奶源地,也會因為最后一公里安全不保而夭折途中。
這件事情對奶制品企業和監管部門的啟示在于,將注意力集中于奶制品的生產環節還不足以保證安全,銷售環節作為最后一公里同樣需要加強監管。奶制品企業和監管部門應該樹立全程監管的理念,將監管覆蓋到從生產、加工到銷售的每一個環節,保證從擠出牛奶到消費牛奶的每一公里的安全。
有地方監管部門提醒消費者,通過觀察生產日期是否模糊來判斷是否篡改;也有業內人士建議,生產日期采取“壓印”方式難以涂抹篡改。這些技巧無疑能夠幫助消費者維權、阻止無良銷售人員篡改生產日期。然而,如果僅有技術層面的攻守博弈,那只會帶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惡性循環。關鍵在于制度是否完善、監管是否健全,只有制度層面不留死角、讓監管實現全覆蓋,才能徹底杜絕篡改生產日期的奇技淫巧,保證奶制品的最后一公里安全。
“我們堅信,通過一步步堅持不懈的行動和改變,將會一步步地消除大家的質疑,最終我們也會重獲認可。”在23日的一個活動中,蒙牛新總裁孫伊萍如是表示。篡改生產日期事件敲了一記警鐘:以價值觀回歸為核心的反思與行動,不僅應該一步步解決生產投毒的老問題,還應未雨綢繆,將銷售環節可能出現的新問題消除在萌芽狀態。
“困難如潮,希望似海”,有人這樣評價中國奶業。能否在罪與罰之后,贏得消費者的寬與恕,關鍵看奶制品企業的社會責任與監管部門的有力監管,中國奶業,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