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3/4/15 16:37:00 來源:網易財經網 閱讀數:
與生豬和禽類不一樣的是,我國目前肉牛企業的養殖戶還是以散養為主,占整個的牛養殖業的80%左右
最近,肉類食品行業處于多事之秋。黃浦江上漂流的死豬使豬肉價格下跌,新型禽流感的爆發又影響了禽類的銷量,與此同時,牛肉的價格呈現上漲之勢。
一位長期研究養牛的專家分析道:“現在從消費需求來講在增加,牛肉價格增長,這是很正常的。不過,由于豬肉和雞肉相對比較低廉,牛肉相對來講還是比較高檔的,就是沒有突發事件,價格也會相對比較高。”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結構的改善,牛肉在肉類食品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而以牛肉為中心的產業鏈也開始成型,并受到國家政策支持。
肉牛養殖是最重要環節
如果要勾勒牛肉產業鏈的大致輪廓,上游可以追溯到玉米和飼料,然后是種牛繁育、肉牛養殖、肉牛屠宰加工以及肉牛市場流通等四個環節。
在種牛繁育這一塊,良種肉牛的推廣克服了傳統肉牛生產性能低、生長速度慢、屠宰率凈肉率低的缺點,提高了肉牛出欄率、胴體重、飼料報酬、增重速度以及生產效率。
肉牛養殖包括母牛繁育、犢牛生產和育肥牛飼養,它是整個產業鏈中最重要的環節。
屠宰加工,有兩個鏈條:第一條鏈是由核心屠宰企業控制的標準化(現代化)中高檔價值加工鏈,屠宰企業居于產業鏈的核心地位。第二條鏈是小規模屠宰點或者屠宰場。數據顯示,這一鏈條大約承擔了全國2/3的肉牛屠宰量,但屠宰的牛肉價格不到第一鏈條的2/3。主要是中低端市場銷售。
市場流通方面,市場主要由販牛經紀人、交易市場和零售市場構成。
另外,在高端市場上,國外走私牛肉大量進入對國內市場產生巨大沖擊,這一暗地市場已經成為影響中國肉牛產業發展的原因之一。
玉米價格與肉牛存在5-6個月時滯
如果從產業鏈的源頭出發,研究對牛肉價格影響的重要因素,毫無疑問,首推玉米。玉米→架子牛(國外良種肉牛與本地牛雜交的后代)→肉牛是一條比較完整的產業鏈條,玉米價格和牛肉市場價格能夠通過架子牛市場來傳導價格。
“上游玉米價格能向肉牛產業傳導,不過存在著5-6個月的時滯。一般來說,架子牛育肥周期在5-6個月左右,也就是說在經過一個周期的生產調整后,玉米價格就可以影響到牛肉的市場價格,價格傳導比較迅速。”前述專家指出。
目前,造成牛肉價格上漲的重要因素是養殖戶的減少,尤其是母牛的存欄量的減少。
“沒有母牛的話,就沒有牛犢。由于母牛減少,牛源短缺,牛本身的價格也在上漲,牛犢過去只賣兩三千塊錢,現在漲到五千六千,甚至上萬,翻倍地來漲。”前述專家指出,“不僅牛肉,架子牛本身在長,育肥牛本身在漲;到屠宰加工環節,進行分割,然后銷售到市場上給消費者,牛肉本身就在漲,各個環節成本的疊加,最終造成現在這種狀況,價格漲到每公斤四五十塊錢。這還是一般的牛肉,如果是更高檔的,如大連雪牛、秦寶牧業、日本和牛,一公斤都上千塊錢。”
一些突發事件也會對牛價產生影響。比如瘦肉精、造假肉,以及諸如上述黃浦江上漂流的死豬,新型禽流感的爆發等等。
此外,農民外出務工務農的機會增多了,不養牛了,對產業又有影響,價格也會上漲;而進口牛肉,特別是走私牛肉多的話,沖擊國內市場,使價格下跌。
秦寶牧業與福成五豐
全產業鏈模式穩定價格
與生豬和禽類不一樣的是,我國目前肉牛企業的養殖戶還是以散養為主,占整個的牛養殖業的80%左右。散養為主在價格傳導上是比較滯緩的,由于信息不對稱,這樣就容易造成產業的、價格的大起大落。
如果是全產業鏈的企業,情況相對來說要好,上中下游產品的價格相對來說還是比較穩定的。
目前一些屠宰加工企業,幾乎是全產業鏈了。由于純粹的加工企業難以把握上游的價格,不利于企業的發展,于是就有養殖場了,產生了公司加農戶,或者公司加合作社加農戶的模式。這樣整個產業鏈能夠連接起來,價格傳導能夠銜接,上下游連貫,保證企業正常發展。
比如,秦寶牧業就是全產業鏈。它是從種牛開始,投資力度就很大,幾千萬上億元的資金投入到育種。2013年3月,秦寶牧業從澳大利亞買進了安格斯肉牛3500頭。
“從種抓起,這是對的。如果真正想把產業做大做強的話,不從種、從根上抓起是不行的。有了種以后就可以自我繁育。并且,它的種不僅自己消化,自己飼養,還可以把種賣給其他企業。賣種比賣牛肉的價格更高,成本投入這么大,賣牛肉的話不劃算。既賣肉,又賣種,利潤不錯。通過掌控從種牛到屠宰加工的產業鏈,這樣質量就有保證,消費者放心,價格也高。”前述專家指出。
而福成五豐甚至把產業鏈延伸到下游餐飲行業。
2013年4月8日,福成五豐發布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之重大資產重組暨關聯交易預案,擬分別以6.48億元和1.55億元收購福成餐飲和福成食品100%股權。
本次交易完成后,福成餐飲和福成食品將成為上市公司全資子公司,上市公司原有主營業務產業鏈將向下游餐飲行業延伸,形成包含從肉牛養殖、屠宰、冷藏到餐桌的完整產業鏈。公司將努力促使餐飲業務與現有的畜牧業務產生協同效應,進一步增強上市公司的持續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