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3/11/20 8:37:00
來源:中國畜牧網
閱讀數:
【導語·中國畜禽網】奶牛是土右旗的主要畜種,2004年,土右旗的奶牛總數是12萬頭。2008年,減少了將近一半,大約6萬頭。從12萬到3.5萬,差額數字的背后是市場利潤的不斷變化。那么,在目前形勢下,養奶牛到底賺不賺錢?
最近一段時間,消費者對乳品價格上漲議論紛紛,與此同時,“奶荒”也造成奶產品生產加工企業心慌。這一現象引起行業管理部門的重視。在這樣的背景下,日前在內蒙古土默特右旗舉辦的一場小范圍、普通的“奶牛疾病預防與控制技術講座”變得不再普通。“關注奶業發展要從奶農做起,他們是行業的奠基人。”講座主辦方之一、土默特右旗副旗長田季林如是說。
“奶牛是土右旗的主要畜種。2004年,土右旗的奶牛總數是12萬頭。2008年,減少了將近一半,大約6萬頭,而今年,我們統計的最新數據是35000頭。說起這些,旗奶業協會會長任潤田一臉嚴肅,“對于最基層的奶農來說,利益是風向標,是決定他們是否養牛、養多少牛的關鍵。我們希望通過這類講座的舉辦,讓奶農們實現科學養牛,進而實現奶牛利潤的提升”。“除了養牛,還能干啥?”
根據任潤田的分析,從12萬到3.5萬,差額數字的背后是市場利潤的不斷變化。那么,在目前形勢下,養奶牛到底賺不賺錢?
講座現場,記者隨機采訪了幾位前來聽課的養牛人。家住明沙淖鄉金家圪堵村的史文君現有300多頭奶牛,每天可收獲3噸奶。他告訴記者,最近兩個月原奶收購價上漲了,每公斤4.2元~4.3元。“這個價格是有贏利的。”具體多少,史文君沒有細說,但隨后他又補充,“今年四五月份的時候,奶價只有3.7元~3.8元。除去人工、飼料、保健等一系列費用,利潤微薄。”
而家住薩拉旗將軍堯鎮四座村的祁富強則又是另一番光景,他有50多頭奶牛,寄養在離家十七八公里遠的海子鄉海軍牧場。每天天剛蒙蒙亮,他和父母就要起床趕十七八公里的腳程,到牧場擠奶,順便賣給該牧場主。“每公斤3塊錢。”說到價格,祁富貴的聲音有些低沉,“我們村一共有50多戶人家,原先有30多戶養奶牛,現在只有10多戶了。擠奶太麻煩,飼料也貴,沒什么利潤。”
位于土右旗蘇波蓋鄉磴乃村的宇陽養殖場自身有120多頭奶牛,它的下面又有類似于祁富貴這樣的散養戶,散戶們大約有150多頭牛。負責人高五告訴記者,由于散戶們的奶牛產奶量不固定,每天大致可收2噸奶,每公斤3.5元。“還能維持吧。”高五的聲音里透著不確定。
然而,無論是“利潤微薄”的史文君還是“沒什么利潤”的祁富強,抑或“還能維持”的高五,在談到未來打算這一問題時,都表現出同樣的迷茫。“沒啥打算,先就這樣養著吧。”史文君憨憨地撓撓后腦勺。“再干兩年看看。”高五猶豫道。祁富強則反問記者:“我只有初中文化,除了養奶牛,還能干啥?”
“必須走規模化發展的路子”
“能干啥?”“怎么干?”面對奶農的困惑,土右旗農牧局畜牧股股長郭文思路清晰。他說,當前,整個畜牧業發展的大趨勢是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這當然也包括奶業。但是,受科學飼養水平較低、現代化機械設施配套匱乏、養殖資源難以得到高效利用等各種因素的制約,不僅僅是土右旗,甚至包括全國其他省市縣,奶牛規模化養殖建設都尚處于探索建設階段,只是規模化程度高低的不同而已。
“在這樣一個探索期,奶農們的迷惘可以理解。在大形勢下,每一位奶農都不可避免地主動或者被動地改變。也許,‘祁富強們’會發展壯大,形成一定的規模;也許,‘祁富強們’會被淘汰。總之,在奶業轉型升級過程中,散養戶理性退出、規模養殖數量增加是奶業發展的必然規律。”郭文分析道,“當然,作用于最終結果的,還有市場經濟本身的調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