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4/5/8 13:31:00 來源:中國畜牧網 閱讀數:
發改委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4月9日,全國大中城市生豬出場價格為11.24元/公斤,去年12月中旬以來生豬出場價格已經連續第17周下降,累計下降幅度達29.93%。豬糧比價已連續3周處于5:1以下,生豬虧損達到15年來最嚴重水平。
江西省新余市畜牧局副局長姜春發告訴記者:“目前全國的出欄價格集中在5.2—5.5元/斤,而每斤生豬肉的養殖成本則在6.2—6.5元,更甚至有的養殖成本達到了6.7元/斤。”
生豬市場產能過剩,供大于求是本次虧損的根本原因。
農業部3月份生豬存欄信息數據顯示,3月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有了較大幅度的下降,降幅相當于2月份的2倍。但據業內專家估算,我國目前豬肉產能過剩高達51萬噸,市場仍處于高度飽和狀態。
“要了解生豬市場的活躍程度,一是看豬場對種公豬的引種情況,二是看能繁母豬的淘汰情況。如果豬場仍積極引進種豬消極淘汰母豬,那么市場將趨向于供過于求,反之供不應求。”姜春發表示,現在母豬淘汰情況不佳,這在全國來說也是一個普遍現象,對于緩解生豬市場的存欄壓力來說是杯水車薪。”
此外,養殖成本的增加也是養殖虧損的重要原因。另外,與丹麥等外系母豬相比,我國每頭母豬每年16頭左右的產仔量遠遠低于國外母豬每年每頭24頭左右,這個數字差距背后的因素是國內仔豬成活率相對來說比較低,增加了養殖成本。
目前業內人士的觀點仍是:規模化養殖是解決行業常發性陣痛和根治波動的重要手段。
中國生豬預警網首席顧問馮永輝曾經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過:“只有規模豬場所占比例越來越多以后,在這個行業從事理性養殖的這部分人占的比重越來越大以后,市場的供需就不會出現大幅的波動。走規模化養殖道路可以較好地中和生豬養殖散戶無定價權、勢單力薄、養殖成本過高的缺陷,應通過并購重組或組建合作社等形式,組建區域性或全國性的中大型生豬養殖企業,進行有計劃的生產和銷售,加快生豬產供銷一體化建設才是解決之道。”